導致身心失衡的壓力源--慢性疲勞症候群心理學解套(下)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提供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提供

(續上期)

一般人在壓力環境下若超過本來個體的心理所能負荷的狀態,就會導致身心失衡。壓力源有以下二種:

一、客觀壓力源

(1)挫折:引起挫折的原因有遲延、缺乏資源、遺失、挫敗及差別待遇等。

(2)衝突:指的是心理衝突,可分成雙趨衝突、雙避衝突、趨避衝突、多重趨避衝突。

(3)改變:是生活事件、自然環境與時代的變化。如:與重要他人之關係的改變、身心健康的改變、生活情境的改變、財務經濟的改變、生活習慣的改變、快速的時代變遷等。

(4)日常瑣事:許多的壓力來自於長期或不斷重複的生活情境,並將之稱為瑣事(Lazarus &Delongis,1983),包括:家庭支出、工作職業、身心健康、時間分配、生活環境,及生活保障等。

(5)壓迫感:強迫個體加快,加強或改變行為之事,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覺。

主要原因有:競爭,期限,超載(超過個人所能負荷的工作量)與人際關係的不適。

二、主觀壓力源

個體本身的心理對壓力所產生的反應,是由某一事件所引起,個體對該事件的想法或看法引起壓力。因壓力而產生的生理反應如:經常感冒、頭痛、肌肉緊張、心悸、身體倦怠、胃痛與腹瀉等生理反應。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曾提出理性情緒行為治療,企圖透過改變非理性信念,改善情緒及行為的反應。情緒困擾的產生乃是源於這些非理性的思考,這會造成我們錯誤的期待、解釋,或者要求自我。如何為自己的情緒反應和困擾負起責任?你怎麼想決定你怎麼感受。理情行為治療法的核心在於,教導人們改變直接導致其困擾情緒結果的非理性信念。

此外,心理學家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曾用3P理論,點出人們在困境中的三種狀態,而這三種狀態都會讓人陷入情緒的困境,唯有認清這些情緒陷阱,才能夠從谷底翻身。

(1)個人化(Personalization):面臨壓力挫折情境時,會認為只有自己最倒楣會遇見此事,將問題的核心完全歸咎於自己。

(2)普遍性(Pervasive-ness):負面事件發生後,當事人心念全被此佔據,然後假設它會影響生活中的一切狀況,心生恐懼。

(3)持續性(Permanence):認為這件事帶來的悲傷失落情緒將永遠持續下去,自己全然失去生活的控制感。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調查,很值得我們注意的狀況是,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比較會有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症、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這些疾病看來都和童年創傷有關。童年所受到的傷害是不會自動消失的,當我們真正能從情感上解決我們童年所經歷的問題,並因此重新獲得真正活著的感覺,才能活出自我。

著有《幸福童年的秘密》一書的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提到,如果孩童遇上「被壓抑且必得忽略己身需求」的逆境遭逢,還被賦予迎合外在世界的「戲劇人生」,最後會造就自我否認的兩種形式——憂鬱與自大的人格破裂。

我接觸過很多個案,因為被家庭與社會的種種教條綑綁,有些教條變成了絕對性,讓人的生命陷入僵化與固著中,失去了個體豐富多元活潑的生命力,身心就很容易失衡,導致精神官能症、憂鬱焦慮與恐慌等狀況。

澄心法連結失調的身心

在心理諮商中發現運用澄心法(Focusing),有助於將失調的身心連結起來,並能更深層覺察身體的緊張、焦慮底下,有不敢面對與接納的情緒與想法在其中,所以必須回到身心平衡的統一狀態,深層的覺察最核心的情緒,反倒不是表面防衛性反應的情緒;在充滿壓力的生活中,為了處理和解決各個難題,我們會暫時關閉自己的感受頻道,關注在思考問題上。例如:「忙到沒感覺肚子餓」、「不知」、「不知道為甚麼突然爆發了強烈的怒氣」等等。透過澄心,可以讓自己回到當下,再次和內在接上線。令人神奇的是,進入深感,不帶壓力的覺受,保持與內在溫柔的接觸,生命就如一朵花的生長,自然地緩緩開放,展現其生動的生命力。

曾經有位個案提到最近的生活老是覺得胸口沉甸甸的,好像有道低氣壓壓在胸口,不知所以。我請他手放在身體沉重鬱悶的位置,他將手放在胸口,然後請他閉起眼睛,先掃描一下身體的感知,哪兒讓漲漲,哪兒沉重,再慢慢地覺知當下的感受,最先出現的是焦慮緊張,再慢慢往下探索,傾聽身體開展的深層情緒與想法,讓注意力停留在身體的感受中,進入深感(felt sense)後,原來焦慮、緊張只是表層的防衛,更深層的接觸是恐懼、害怕、不安。會害怕自己在新的工作中會表現不佳,害怕是自己不夠好,自責很深。由此覺察原來這是童年的情緒創傷與輾壓,每當自己緊張焦慮時,腦子只想理智的找理由為自己找藉口,因為母親不會安撫他的情緒,只會質問,恐懼自己不被接受與喜愛。當個案覺察到自己更深的感受與想法時,身體重重的吐了一口氣,眼淚掉下來,內在身體出現自然的休止符,表明內在已經發生轉變,身心感受到放鬆,有種輕盈的感受力。再一起整理個體內在生命給出的智慧與啟示,感謝自身參與其中的學習。

澄心法為尤金.簡德林(Eugene  Gendlin)於1996所創,傾聽身體帶來洞見覺察、實質釋放,以及正向的生命改變。你會更了解自己,感到更好,以及行動的方式,更像是創造你想要的生活。  

此外,心理學界對於深層身心疲勞的對治,也常用增強抗壓能力,方法如下:

(1)運動是情緒調解藥劑。

(2)充足的睡眠。醫學界很早就證實了睡眠和免疫功能之間密切的關聯,有充足睡眠的人必定比經常性失眠的人對壓力的耐受力大,且較能應付職場上人際的壓力與工作的變化。

(3)讓身體放鬆緩解壓力。讓自己獨處,藉由靜心冥想、打坐、調息(如腹式呼吸法)、泡湯、三溫暖等方式,讓身體各個器官,從頭、眼、肩頸、手、坐骨神經等緊張的肌肉及神經放鬆,靜下心來讓血液循環良好,還可以使頭腦清醒。

(4)均衡營養飲食健康。

(5)人際關係的支持與照護。

(6)信仰支持。對生命的體驗在痛苦失落時,能找到靈性的歸依與安定。

(7)專注在此時此刻的呼吸放鬆減壓。

(8)身體掃描。學習與身體連結,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從頭部到腳趾頭,透過掃描覺察到每個緊繃的肌肉,運用深度呼吸放鬆它。 

(9)運用MPS流程,選擇對自己有意義也有樂趣的工作,從工作中體驗自由活潑的生命力。MPS分析工具是由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哲學和組織行為學博士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提出的。依照以下流程,從意義、樂趣與專長找出這三方面的交集。

1.M(Meaning)價值:讓你覺得有意義的事是甚麼?甚麼給了我使命感?

2.P(Pleasure)快樂:甚麼帶給我快樂?甚麼是讓我覺得幸福的事情? 

3.S(Strengths)優勢:你擅長的事情。(如果自己也不確定,可以聽聽親友或同事的意見。

當我們用這三個關鍵問題來自問時,要注意順序,在下圖中,三者重疊的笑臉部分,就是你要找的答案。

(完)

本文原刊於法鼓山《人生》雜誌第471期,佛門網獲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