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如何面對失去至親的痛苦?

她被抑鬱症折磨多年了。這些年來,不但自己活在痛苦的深淵中,就連她身邊的親人,也無可避免地被捲入她的痛苦情緒漩渦裏。

事緣多年前她唯一的兒子在一次不幸事件中去世。沒有一句道別話,她與兒子陰陽相隔。白頭人送黑頭人,確然是人間莫大之悲哀。在完全無法接受骨肉離世之情況下,她情緒崩潰,不知多少個晚上無法入眠,從此生活變得索然無味,以至生無可戀,甚或多番出現輕生的念頭。

經歷至親離世固然令人哀傷,但對於她來說,活著才是更大的難題。接受兒子死亡的過程艱難又漫長。事隔多年,情況依然沒有好轉,而且變本加厲,長期失眠,時發噩夢,最後患上嚴重的抑鬱症。每逢佳節倍思親,最難過的時間,除了是大除夕和中秋等喜慶日子,就是兒子每年的生死兩忌,尤其是在生忌那天,她會在家裏擺設盛宴,備留碗筷,為兒子「慶生」,為逝者夾菜添飯,在空氣中與逝者交談,時哭時笑。面對陌生人她還會編說兒子仍在海外留學未歸。聞者傷心,見者落淚。

至親離世或多或少都會給我們留下哀傷。世界著名精神分析學專家維雷娜•卡斯特教授(Verena Kast)把此等哀傷分作以下四個階段:

一)否認期:當事人表現出震驚、絕望、無奈、困惑等情緒反應。

二)情緒爆發期:當事人表現出痛苦、憤怒、悲傷、恐懼等情緒反應。

三)回顧與告別期:當事人開始追憶逝者的點點滴滴、與逝者對話,此階段既悲傷又美好,直到最後決定分離,重新振作,獨自走剩下的路。

四)自我修復期:當事人逐步恢復內心平靜與平和,將逝者深藏心底,對新的生活做出規劃與承諾。

這個哀傷的過程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但哀傷的程度與長短則因人而異。以上個案的女士,明顯是未有安然從哀傷中康復過來,無法應付因至親死亡而產生的情緒困擾,長期沉溺在痛楚中不能自拔,喪失了自我修復的能力。用現代精神學的術語來講,此類心理問題便是「持續性哀傷障礙」(Prolonged grief disorder),主要臨床病徵包括:在親人離世多時後,對死者的想念持續彌漫到生活各個層面、有關死者的一切總是縈繞心頭,而這些負面反應已嚴重地影响了當事人的生活以及工作等。

佛說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苦。當中的愛別離苦,尤其是年老喪子,至親離世,可說是苦中之苦。不論怎樣至親至愛的人,都不能永遠相聚,當別離的時候,便要飽嚐生離死別的痛苦。

我們必須知道,世間一切皆在變幻,此乃宇宙人生之真相。世人不懂這種規律,往往只知追求永恆,例如希望身體永遠健康、關係永遠穩定、婚姻永遠幸福、事業永遠成功、親人永不離散等,例子多不勝數,但事實上世間並沒有一樣東西是恆久不變、永遠存在的。諺語有云:「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有些災禍的發生,事先是無法預料的。世間美好的事物往往都只是曇花一現,轉眼而逝。我們不認識無常,不接受無常,不面對無常,一味執著於有常,這便是煩惱的根源。

南懷瑾老先生說過,生命中有些事情、有些結局,是註定無法為人力物力所左右的。有時候越是得不到,越是要隨緣。唯有懂得隨緣,才能體會到快樂,懂得放下,有朝一日才會真正的得到。他又說,拿得起放得下的叫舉重,拿不起放不下的叫負重。一個人所以心累,往往源於內心的執著、放不下。倘若我們能徹底明白放下的道理,那麼餘生才會真正成為一個有大自在的逍遙者。

我們的煩惱從何而來?皆是起源於我執。放下難,難放下,這也便是煩惱叢生的病根所在了。

以上個案中的女士無法從喪子之痛中恢復過來,多年來與憂鬱症形影不離,活於過去,忘記了當下,內心充滿著憤怒、悲慟、哀悼、內疚、自責等各種複雜的心情,沉溺於痛楚中而無法抽離,日漸消瘦,歡顏不現,一臉愁容,苦了自己也苦了身邊的人。

無常故苦,在人世間只有無常,任何事物終歸會磨滅,一切現象都是不圓滿的,無一不是苦,我們必須認清這個真相,並學會如何對待它,面對它,接受它,然後處理它,放下它。

唯有放下才能清淨自在。

放不下,痛苦一輩子;放得下,輕鬆一輩子。一念放下,便是一念自在;念念放下,人生便是到處都是良辰美景。當我們看清無常的真相,接受無常,一切隨緣生而生,隨緣滅而滅,放下才是自在,才是究竟離苦得樂之道。

延伸閱讀

「無常」不只是有物流動

「無常」的兩個面向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6%bc%94%e7%84%b6/" title="Posts by 演然"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演然</a>

佛門弟子。以寫作為生,著作超過兩百種。港大榮譽文學士、理學碩士、佛學研究碩士(優異)學位,並以第一名成績取得浸大語言研究碩士(優異)學位。先後獲得皇仁書院胡禧堂獎學金、浸會大學學術獎、香港編劇同學會故事寫作比賽優異獎、中大青年文學獎季軍、第二屆(2019)香港出版雙年獎、第十五屆(2019)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第四屆(2023)香港出版雙年獎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