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情緒如何生起。今天要談的是如何處理負面情緒,化解煩惱,讓心安靜下來。負面情緒是相對於正面情緒而言的,正面情緒帶給我們內心的安寧,而負面情緒則是干擾我們內心平靜的東西,那就是煩惱。
例如嗔心,那是一種非常頑固的負面情緒。憤怒、抱怨、憎恨等一旦生起,如不加以調伏,既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與其他負面情緒相比,嗔心的破壞力十分強大,生活中因憤怒而產生的悲劇比比皆是。《大智度論》說:「嗔為毒之根,嗔滅一切善。」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五毒中後果最嚴重的就是嗔恨。
首先,我們必須認清情緒的幾種特性。
第一,任何情緒都是緣起的。緣起論是佛法的根本,所謂緣起,就是指世間上的一切事物,既非憑空而有,也不能單獨存在,必須依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組成的因緣散失,事物本身也就歸於烏有。情緒也是緣起的,是由各種因緣條件所決定的,絕對沒有離開因緣與條件而獨立生起、存在的。
第二,任何情緒都是無常的。情緒既然是緣起的,那也必然是無常的,是變化不定,乃至刹那生滅。情緒感覺起來強烈而真實,其實一直都在變動之中,沒有一種情緒是持續不斷,從來不變的,即使是一念之間,情緒也是變化莫測。
第三,任何情緒都是無我的。情緒只是一種念頭,而不是「我」。凡夫對「我」卻有一種執著,每一種負面情緒和煩惱背後都能找到強大而頑固的「我執」。我們一旦在某種情緒上貼上「我」的標籤,必然會產生更多的煩惱和痛苦。只有深入地認識「無我」的道理,才能減少負面情緒對我們的傷害。
既然情緒是緣起的現象,既是無常,又是無我,那當然就沒有絕對的存在,那就是空。空性,是一切現象的究竟本質。情緒的本質也是空的,如夢如幻。空性的智慧,就是負面情緒最有力、最徹底的對治,就是眾生煩惱的解脫之道。
至於如何化解負面情緒呢?
時刻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培養對情緒的正念覺知,可以幫我們與負面情緒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有效地切斷內心的妄念,避免深陷其中。
聖嚴法師說:「我經常告訴大家,不要只是眼睛老是看著、耳朵老是聽著、心裡老是想著,而要趕快脫離讓自己產生情緒的情境,然後借由念佛、數息或打坐、拜佛來分散、移開自己的注意力。這樣就是在化解情緒,而不是控制情緒。」(自《覺情書》)
趕快脫離讓自己產生情緒的情境,那就是說,負面情緒或煩惱生起時,我們馬上把心跳出來,透過空性的智慧,反思無常,放下我執,從遠一點看,客觀一點看,想想幾年以後這件事情會是怎麼樣?或者在自己從生到死整段生命的過程中,這事情又算是甚麼?總之就是從廣闊一點的角度看問題,就不會落在當下的坑裏,不會只局限看到自己當下做甚麼,而是跳出來從更寬廣的角度看。跳到幾年後甚或幾十年後的角度來看,便會考慮比較長遠,如果長遠考慮,做的判斷便會冷靜一點,正確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