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信佛智,修諸功德──《無量壽經》的流傳發展(下)

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提供

(續上期)

《無量壽經》會集本

有關《無量壽經》五種譯本的內容及要義,大抵能夠呈現共通內涵。然而,在遣詞用字、教理闡發、彌陀大願之願數等,或有詳略不同之處,因而自古以來便有會集此五種譯本的作法。

最早會集《無量壽經》的是宋代王日休(號龍舒,1105~1173年),名《佛說大彌陀經》,校輯於紹興30年(1160年)至32年間,僅採用四種譯本:(1)後漢.支婁迦讖所譯的《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2)吳.支謙所譯的《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3)曹魏.康僧鎧所譯的《佛說無量壽經》;(4)宋.法賢所譯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等。至於唐.菩提流志所譯的《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王龍舒未見此經,所以沒採用。自宋至明末,持誦者很多,後因雲棲袾宏(1532~1612年)指出其不恰當處,因而漸漸無人讀誦。

雲棲袾宏說:「王氏所會,較之五譯,簡易明顯,流通今世,利益甚大。」這是針對王氏會集本所使用的語詞較為淺顯易懂而說,與五種譯本(乃至流通較廣的康僧鎧譯本)相較,五種譯本的遣詞用字較為古奧難明。但雲棲袾宏接著說:「但其不繇梵本,唯酌華文,未順譯法。」強調古時譯經的可信度及其重要性,非如會集本只是選取華美文詞,而未考慮到古代對譯經的慎重態度,王龍舒依據漢譯本來會集,恐怕背離了梵本所要呈現的意涵。

因此,雲棲袾宏指出「若以梵本重翻,而成六譯,即無議矣。」然而,最為嚴重的是關於三輩往生發菩提心的問題,王氏會集本只提到中輩須發菩提心,下輩不須發菩提心,但是依《無量壽經》之經義,三輩往生者皆須發菩提心。可見王氏會集本不僅未能全盡經義,還嚴重誤解經義。

印光大師(1861-1940年)也認為王龍舒混淆了《無量壽經》與《觀無量壽佛經》的內容,將《無量壽經》所說的下輩往生人,比擬《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的下三品往生者。就《無量壽經》本文所見,下輩並非造惡業之人,以《觀無量壽經》的下品來比配他們,是誤將善人認作惡人。

由於印光大師看出王龍舒居士的缺失,而知會集佛經之難,因此反對會集。尤其印光大師慮及會集本可能開啟妄改佛經之端,給闢佛者口實,謂佛經皆後人編造,非從佛國傳譯而來,故一併反對當時魏默深(名源、號承貫,1794-1857年)之會集本。印光大師指斥:「理雖有益,事實大錯,不可依從。」擔心因會集本的流通而「啟人妄改佛經之端。」強調應恢復使用魏譯本。

魏源在〈淨土四經總敘〉指出,淨土法門如果僅是重視《佛說阿彌陀經》,是有所偏闕,應從《無量壽經》去體悟法藏比丘的「因地願海之宏深,與果地之圓滿」,並且從《觀無量壽佛經》中了解「極樂世界之莊嚴,與九品往生之品級」,而在修持方法上應運用《阿彌陀經》所教示的持名法,最後以《普賢行願品》為歸宿。

魏源晚年棲心淨土,對於弘揚淨土法門不遺餘力,此為其貢獻處。然而,自稱其會譯本為「法門之善本」,不免誇大其詞,並有自認為天下第一高人之嫌。自古以來翻譯經論是件大事,甚至層次上昇至國家,帝王皆所支持與關注,印光略述其中道理,並依此批評魏源。印光下一反詰語:「蓮池尚不流通王本,吾儕何敢流通魏本?」了解此語,思過半矣。印光深恐開啟妄加修改佛經之先端,並留有口實給闢佛者,認為「佛經皆後人編造」,而遺留無窮罪業。

相對於魏源的會集本,後續的山東省郭城縣夏蓮居居士(法名慈濟,1884-1965年)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亦未能獲得佛教界的長老們認可,其道理不喻自明。會集的稿本先後修改十次才成定本,完稿於1932年,定本流通於1936年。在最初會集的本子,分作三十七品,以後修訂成為現在的四十八品。初二品是「通序」,第三品是「別序」。會集本的序分很長,第四品以下才是「正宗分」,末後「流通分」也很長。

夏蓮居的會集本被認為「自傲慢僧」,並且有趨向日本淨土真宗之純他力傾向而被嚴厲批判。可見歷來對於會集本是否能全盡經義,或嚴重誤解經義等問題,多所關注。

《無量壽經》注疏本

有關《無量壽經》歷來的注疏、贊述甚多,茲舉印、中、日、韓較重要者如下,以供參考:

一、《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一卷,世親菩薩造、元魏.菩提流支譯。

二、《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註》二卷,北魏.曇鸞撰。

三、《無量壽經義疏》二卷,隋.慧遠撰。

四、《無量壽經義疏》一卷,隋.吉藏撰。

五、《無量壽經宗要》一卷,新羅.元曉撰。

六、《無量壽經連義述文贊》三卷,新羅.璟興撰。

七、《無量壽經釋》一卷,日本.源空撰。

八、《無量壽經甄解》十八卷,日本.道隱撰。

十、《無量壽經鈔》七卷,日本.了慧撰。

九、《無量壽經直談要注記》二十四卷,日本.聖聰撰。

十一、《無量壽經起信論》三卷,清.彭際清撰。

十二、《無量壽經箋註》,民國.丁福保撰。

從古德注疏《無量壽經》來看,此經在傳入日、韓後,獲得重視,如元曉大師、源空大師、道隱禪師都曾注疏,這也使得淨土宗大興,尤其後來法然上人創的「淨土宗」,以及親鸞上人創的「淨土真宗」,更依此經的第十八大願為宗旨,倡說純他力信仰。日本知名的國寶高德院鎌倉大佛,即是淨土宗本尊阿彌陀佛,深受日人的尊敬。

本文原刊於法鼓山《人生》雜誌第470期,佛門網獲授權轉載,特此鳴謝。標題為編輯所加。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