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有一座心意佛院,是十三層的「摩天」寺廟,夾雜藏傳佛教、漢化和本土的特色⋯⋯

現代著名建築物中,很多都以高作標榜,過百層的摩天大樓已不再是罕見事物。不過說到佛寺,論建築風格通常都重視宏偉或莊嚴,絕少以高見稱。但是在馬來西亞,卻有一座因樓高十三層而聞名的藏傳佛教寺院,就是位於霹靂州怡保一個小鎮打捫的心意佛院。

心意佛院處於一個偏遠而幽靜的山谷之中,平日遊人不算多。佛院的十三層藥師寶塔高達七十二米,是一座高佛塔。當然,比起位於中國江蘇常州,高達一百五十四米的天寧寺,則猶有不及。

心意佛院由已故的革力上師於1976年建立,耗時十三年。整座藥師寶塔的設計別具特色,也是革力上師自己的構思。據佛院的副住持心杰居士解釋,寶塔採用「七佛八如來」的概念。到訪的善信走入塔內,馬上會給色彩繽紛的裝潢吸引(這也是革力上師的意念,期望為參觀者帶來愉快的心情)。寶塔是中空的,設有梯級讓善信一層層登上高處,善信從下面仰視,會感到寶塔氣勢十分宏偉。他們沿著樓梯,從底層一路往上走至第七層,可以見到各種佛像,包括藥師佛、彌勒佛、千手觀音、四大金剛和十二生肖等;走到第八層,就會看到釋迦牟尼佛像。該尊金漆佛祖像高十一米,望向怡保市,俯視附近的山野、池塘和農地。而且有別於一般的釋迦牟尼像,該尊佛像是張開雙手的。

心杰居士進一步解釋,革力上師這個設計別有寓意:善信一步步往上走,或許會感到疲累,但是若他們堅持走上去,到了第八層,就會見到釋迦牟尼佛張開雙手迎接他們。他表示:「這寓意只要有心,佛陀是會歡迎你回來的。」

善信在那裏跟隨佛像的目光,除了可以欣賞打捫以至怡保一帶的景色,還可觀看到不遠處依山而建的一尊巨大阿彌陀佛佛像。

寶塔頂樓則設有六座舍利塔(通常不對外開放),分別代表眼、耳、口、鼻、心及身,供心意佛院的弟子修行。

革力上師的另一項構思,是特地找人打造了一支一噸重的金剛杵,放在寺院內,期望起到保護佛院和修行人的作用。據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剛杵。

善信走下寶塔時,會來到環繞整座佛院的轉經輪走道,兩旁有金色的轉經輪,大家可一邊步行離開,一邊轉動經輪祈福──按照佛院的指示,善信要用右手循順時針方向撥動經輪。

佛院還有一項配合當地民間「拜虎爺,打小人」習俗的安排,設有名為「過龍出虎口」的地方。那是一條隧道,入口是一個龍頭,出口則是一個虎頭,隧道內有各種佛教法器。善信會揹上佛像,走進龍口,再從虎口出來,就會得到「虎爺」加持,得以遠離小人。

由於心意佛院傳承的是藏傳佛教中的寧瑪派(紅教),那裏會舉行各種密宗的儀式,例如在每年的衛塞節,佛院就會舉辦相當盛大、別具特色的曬佛儀式。所謂「曬佛」,就是由數千名善信將畫有釋迦牟尼和藥師如來的唐卡(帆布製成)烈日下攤開來,然後他們在唐卡下步行和祈福,以消除業障。

心意佛院中有兩幅唐卡,由院中居士陳培勇繪畫,每幅長六十米,闊十二米,重量達一噸,可見要將它們舉起攤開,絕不輕易。

佛院在衛塞節當天的曬佛儀式包含多個環節,有意參觀的善信最好早一晚抵達打捫,就可從容不逼地看到整天的儀式。早上九時半,佛院的鐘聲響起,首先舉行的是揹佛儀式。善信齊集佛院的大殿,每人都揹著一尊小佛像,聆聽佛院的住持講解佛法。接著,有四個戴著面具的人出現,他們會在揹佛儀式中於指定地點上演「金剛舞」,動作誇張而迅速。然後,背佛隊伍會環繞佛院巡行一周。

到了大約十一時半,作為當天活動高潮的曬佛儀式開始。善信首先將捲好的巨大佛像唐卡合力抬到佛院外的廣場,共同攤開,吸收正午太陽的能量。經法師誦經祈福後,善信就在唐卡下行走一回,祈求歡喜平安。

整體來說,心意佛院固然展現藏傳佛教的色彩,但是也夾雜漢化和本土的特色,確實別具特色,值得瀏覽。

延伸閱讀

「佛教藝術與建築」──IABS國際佛學會議系列之四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