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善根是菩薩道的基礎:如何增長善根?

圖:Pixabay
圖:Pixabay

佛經中多處提到,「佛性平等,人人皆得成佛」。從《大莊嚴論》的故事可見,即使善根微薄,只要學佛修行不懈怠,也可以令善根增長、顯現,消減無明煩惱,甚至證得佛果。

經中記載,佛陀住世時,有一位老人聽說修學佛法能夠離苦得樂、獲得解脫,於是發心出家。老人遠道前往精舍尋訪佛陀,希望隨他皈依。到達精舍時,剛好佛陀已經出門弘法。

他心想:「既然世尊不在,不如前去拜訪『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吧。」

當舍利弗尊者看到老人時,心中默想:老人在過去世時,有修善根嗎?尊者仔細觀察因緣,不見他有少許善根;不但今生沒有,過去百千世、百千劫中都沒有善根。

尊者於是說:「你的善根還未具足,我無法協助你。」

老人心中失望,但仍然矢志出家學法,於是轉而尋訪其他比丘。當比丘詢問來意時,老人說:「我剛才見了舍利弗尊者,他不願意度我。希望你們能助我完成心願。」

比丘心中躊躇,說道:「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都不度你,必然是有甚麼原因。我們又怎麼能夠協助你呢?」如是,其他比丘都婉拒了老人的請求。就像大醫生治不了的病人,其他醫生都束手無策。

老人心灰意冷,在精舍門前流淚道:「為何我的福報如此薄弱,連一個願意度我的人都沒有!佛教說『四種姓中皆得出家』,我到底是造了甚麼惡業,才招致這樣的果報?如果無法出家學佛,我活著又有甚麼意義?」

淚眼模糊中,老人眼前出現一道身影。抬頭一看,此人面容親切柔和,正是他遠道尋訪的佛陀。

原來這時候,佛陀剛好來到精舍門前。他說了一首偈子:「一切種智身,大悲以為體,佛於三界中,覓諸受化子,猶如牛求犢,愛念無休息。」(佛大慈大悲,在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中,救度一切眾生,猶如慈愛的父母,對孩子有無盡的愛護。)

佛陀伸出手輕撫老人的頭,手光熾盛,如同花瓣展開,散發柔和的色彩。他說:「你為甚麼在這裏哭泣呢?」

老人說:「我想要出家,但沒有人願意度我,所以我才傷心落淚。」

佛陀即說偈言:「誰有一切智,而欲測豫者? 業力極微細,誰能知深淺?」每個人的業力都極為微細,難以了解全貌。

老人說:「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都不願意度我出家。」

佛陀說:「每個人的業報皆十分精微,即使以舍利弗的智慧,也無法完全了知。我到處行化,正是在尋找像你這樣信樂佛法的人。」說罷便牽著老人的手走進精舍。

佛陀問道:「舍利弗,為何你不願讓他出家呢?」

舍利弗回答:「世尊!我不見他有些微的善根。」

佛陀即說偈言:「我觀此善根,極為甚微細, 猶如山石沙,融消則出金。禪定與智慧,猶如雙鞴囊, 我以功力吹,必出真妙金。 此人亦復爾,微善如彼金。」(我看老人的的善根因緣,是極為微細的,就像山石中微小的金礦一樣。當一個人有了禪定和智慧,就能讓善根顯現,就如山石消融後,金礦自然會顯現。)

舍利弗尊者聽後偏袒右肩,合掌祈請佛陀開示。

佛陀說:「這位老人的善根十分微妙。久遠之前有一位貧民,到阿練若山採取薪柴,遇上了老虎,在驚慌之下稱念佛號,於是種下了未來成佛的種子。他就是今世的老人。」

後來,老人隨著佛陀出家,接受他的親自教化,經過不斷精進修行,終於證得阿羅漢果。

圖:Pixabay
圖:Pixabay

讓善根發芽成長

善根梵文為kuśala-mūla,意思是破惡、生善的根本。這是眾生本有的,但若不加以培養,善根就不會增長、顯現。

佛教中,修學佛法是「有善根」;精進修行叫「多善根」;修行時而懈怠是「少善根」;不學佛法為「缺善根」;不學佛而又多造惡業,則是「增不善根」。

聖嚴法師開示,修行佛法,首先要增長五種善根,即「信、精進、念、定、慧」。善根發起之後,才能繼續精進修行。這五種善根,都是解脫道和菩薩道的基礎,所以稱為「根」。而善根的增長,全賴自己用功努力。[1]

「信、進、念、定、慧」五善根,能夠形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往直前。

「信」根是指信心堅固,不退失對佛、法、僧、戒的堅固信心。

「進」即精進,《大智度論》云:「精進者,謂心練於法而不懈怠。」也就是心時時住於正法上,已生惡令斷除,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生起。

《三藏法數》中提到:若念根增長,則能破諸邪想,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念」根與信根、精進等彼此交融互相成就。念根增長,舉心動念都是利益他人的心念,無有侵犯他人的心。

至於定根,《雜阿含經》中說:「若比丘離欲惡不善法,⋯⋯乃至第四禪具足住,是名定根。」使心止於一處,不為外境動搖之禪定力,能破諸亂想,則為定力之功用。[2]

而慧根之增長,是透過四聖諦的如實修學,經歷不斷的聞思修證,增長智慧知見,日漸減少無明煩惱。

聖嚴法師說:「舉凡受三皈、五戒、八關戒齋、菩薩戒等,都是種善根。在佛陀的時代,佛制比丘要沿門托缽化善緣,原來的目的不在飲食,而在讓大眾有機會種植信學佛法的善根,因此即使不是佛教徒,只要對三寶生起一念的敬意或信心,禮佛、念佛、布施、供養⋯⋯等等,就都是種善根的行為。」

人人都有善根,善根的發芽成長,有賴後天的用功努力。透過念佛、布施等培植善根、廣種福田,智慧和慈悲會日益增長,煩惱也會越來越少。

注:《大莊嚴論》由馬鳴菩薩所造,以歷史傳記、寓言故事的方式解說佛理,內容包括佛陀本生、在世的事蹟,以及各種譬喻故事等,特別著重善惡因緣的道理,以及布施之行持。

延伸閱讀:
略談佛法和世俗兩種善根


[1] 〈學佛Q&A:為何說學佛有善根?〉

[2]  永光法師 〈五根五力〉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