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鹿鳴教授:甚麼叫菩薩?菩薩的品質有哪幾種?⋯⋯--大乘菩薩道要義系列講座總論(二)

(續上期)

菩薩的名義:菩提薩埵

下面的一個問題,甚麼叫菩薩?

菩薩,是一個梵文音譯外來詞,全稱「菩提薩埵」,中國人喜歡簡略,覺得「菩提薩埵」太長了,乾脆簡稱「菩薩」。菩提薩埵包括兩部分:菩提和薩埵。

第一,菩提,意為「覺」,即「覺悟」,古人也翻譯為「道」,或翻譯為「智」,合在一起,意為「求覺悟」。當然,從大乘菩薩道的角度而言,「菩提」意為「求無上正等正覺」,而非求一般的覺悟。那麼,「無上正等正覺」包括了甚麼?包括所有的智,佛的三智,包含了涉及宇宙人生中所有的內心和外在的一切法的智慧。所有一切法的真實相(真理)是甚麼?要把這個事情完全清楚明瞭,這個才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才是菩提的本義。

第二,薩埵,有三個意思。其一,「有情」,即「眾生」。其二,「心量比較大的人」,即「大心人」;其三,「勇猛的人」,即「勇猛求覺悟的人」。「菩提薩埵」合在一起就是「覺有情」,或者是「大覺有情」。換句話說,求道、求大覺的一個大心人。因其這個人心量很大,所以又有另外的名稱,叫「高士、大士、最勝、勇健、大師、大功德、大自在、大道心」等等。

因此,菩薩的含義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內容:

第一,覺而有情。自己要求覺悟的有情眾生。「有情」指自己還沒成佛,還有障礙,還有情感。因此,「覺而有情」突出的是要求覺悟,求大覺的心,以智慧來求無上的菩提,也就是上求佛道。

第二,覺悟有情眾生。自己覺悟了以後,去覺悟其他的有情眾生,這就是慈悲心,生起大悲心,去化導其他的有情眾生。

第三,自覺覺他二行圓滿。第一個是自覺,第二個是覺他,如果自覺覺他兩行都圓滿了,即是成佛,這是菩提薩埵的最高目標。

當然,大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為「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意味著甚麼呢?能夠徹底洞察宇宙人生的真實相。《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現在如果沒有善知識教導,沒有讀佛經,即便過了一萬年,你也不會知道現在的生活、生命、有情、世界,都是夢幻泡影,都是虛幻的。雖然你以為很真實,但是經過佛的教導,你才知道這些是虛幻的,不是真實的。那甚麼是真實的?諸法空相,即諸法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且,即便佛法在世間,又有幾個人真正去求覺悟?而多數人難以做到,所以,菩提薩埵又是非常珍貴的,是一個珍貴的人。因此,菩提薩埵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菩薩摩訶薩」。「摩訶薩」是甚麼意思呢?梵文音譯,意為「大」。合在一起,就是「大有情眾生」。這個人特別突出,他是求無上菩提的一個大心人,所以稱作「摩訶薩埵」。

行菩薩道,按照本來意思,就是一個人發起了求無上正等正覺的心,而且他具有了勇猛的精神,其實就可以稱作菩薩摩訶薩。但是習慣上,一般修行人不敢稱自己為菩薩摩訶薩,而把像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等這樣的大菩薩才稱作菩薩摩訶薩。

在小乘裏面有沒有菩薩呢?小乘裏面也有的。但是,小乘裏面所說的菩薩,專指釋迦牟尼佛過去世本生故事中作為修行者的身份稱呼。釋迦牟尼在成佛以前,在過去世修行的時候,他的身份稱為菩薩。

在《大毗婆沙論》裏面,對於菩提薩埵舉了兩個意思:一個是求無上正等正覺,另外一個是特別舉出了薩埵是勇猛義。《大毗婆沙論》云:「恆於菩提,精進勇猛。」意思是說,一直能夠保持精進勇猛的心,來求無上正等正覺。為甚麼說一直?這個「一直」,是指累生累世,這個難度應該是很大的。所以一個人能稱作「菩提薩埵」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這個「勇猛」非常不容易達到。前面説求覺悟這個心可能很多人都有,但是能夠在生死流轉中始終保持這個勇猛則不容易。

這樣的話,菩薩的品質有哪幾種?

一、從覺的角度講,就是指智慧。你要求覺,求無上智慧,要有智慧理性。

二、一個覺悟的人還要具有勇猛的品質。這個勇猛主要是指能夠堅持的意思,知道求正覺這件事是對的好的,能夠堅持,在生死流轉中始終堅持求覺悟的人(擇善而固執之)。

三、從有情的角度講,就是指情感。覺悟之後生起了一種大悲心,慈悲心,去覺悟其他的有情眾生。同時,也是一種高尚的共情心,能夠感受到他人或其他有情眾生的痛苦,並且幫助他們去覺悟,去斷除煩惱痛苦,獲得正覺。

實際上,菩薩的三種品德——智慧(理性)、勇猛和大悲心,和儒家講的智、仁、勇是相當符合的。儒家裏面講智,即指智慧;仁就是仁愛心,有慈悲心;勇就是堅持,擇善固執,不中途放棄。確實,儒家的智、仁、勇三達德,也就是菩薩的品格。

(待續)

 「佛教基礎知識系列講座」由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智度會弘法慈善基金會、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香港寶蓮禪寺聯合舉辦,旭日慈善基金會贊助。本次講座實錄,由陳浩、彭瑩整理。佛門網獲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授權刊載,特此鳴謝。標題為編輯所訂。 

延伸閱讀

為甚麼看起來虛空不可能盡,眾生也不可能盡,但發大願心的菩薩仍要堅持這麼做? 明海法師續談「石上栽蓮收成好」之意⋯⋯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5%8a%89%e9%b9%bf%e9%b3%b4/" title="Posts by 劉鹿鳴"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劉鹿鳴</a>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客席教授。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