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地菩薩所發之十種大願

證法性發心者:「謂如有一已過第一劫阿僧企耶,已證菩薩初極喜地,已入菩薩定無生位。」(《顯揚聖教論》卷第二。證法性發心就是勝義菩提心,要到初地菩薩、歡喜地以上的菩薩才具有勝義菩提心。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七云:「又現法中,能起菩薩一切精進。信增上力為前導故。於當來世、如前所說菩提分品十種大願、今即於此極歡喜住能具引發。

初地菩薩當前的生命體,能修行無上菩提,精進不懈怠。精進不懈怠是以信的力量為前導,就是由信來引導而發起一切善法的精進。於將來世,能具足的引發出來如前面所說的〈菩提分品〉(《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五)中菩薩的十種大願。

初地菩薩所發之十種大願,如《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七所言:


一、為供養佛

由得清淨勝意樂故,為欲供養最勝有情真實福田大師法主、是故引發第一大願;

由得清淨勝意樂的緣故,得無生法忍、極歡喜地的菩薩,想要供養在一切有情中最殊勝的眾生、一切眾生真實的福田,就是「大師法主」,就是佛了。因供養諸佛的這件事而引發第一大願。


二、為受持法

為欲受持彼所宣說無上正法,是故引發第二大願;

無生法忍的菩薩為受持彼佛陀所宣說的無上教、理、行、證之正法,所以引發此受持的第二大願。


三、為轉法輪

為欲勸請轉未曾有妙正法輪,是故引發第三大願;

勸請佛陀宣說未曾有的殊勝正法,就是「妙正法輪」,所以引發勸請轉法輪的第三大願。


四、為順正行

為欲順彼行菩薩行,是故引發第四大願;

為欲隨順佛菩薩的十種波羅蜜多行菩薩道,所以引發修行的第四大願。


五、為熟有情

為欲成熟彼器有情,是故引發第五大願;

「器」就是有種姓,能接受佛陀的教導的意思。為了聲聞種姓、辟支佛種姓、佛種姓,「令得趣入」;「究竟出離」就是得涅槃了,所以引發成熟眾生的第五大願。


六、為遍示現

為欲往趣諸佛國土、奉見如來、承事供養,聽受正法,是故引發第六大願;

為了想要到佛國世界去,去拜見佛陀,為佛陀做事,供養於佛,為聽受佛陀說正法,是故引發第六大願。


七、為淨自土

為淨修治自佛國土、是故引發第七大願;

清淨的修治自己成佛的世界,為淨自土、攝化眾生是故引發第七個大願。


八、為同一趣

為於一切在所生處、常不遠離諸佛菩薩、與諸菩薩常同一味意樂加行,是故引發第八大願;

菩薩發願希求在所生的地方,能常常親近諸佛菩薩,平等無差別的用功修行的意樂加行,所以引發為同一趣的第八大願。


九、為恆利他

常為利益一切有情,曾不空過,是故引發第九大願;

極歡喜住菩薩的慈悲心要利益一切眾生,從來不空過時間的,所以引發為恆利他的第九大願。


十、為作佛事

為證無上正等菩提作諸佛事,是故引發第十大願;

為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常常的作諸佛事,迴向無上菩提的。作諸佛事,就是作成佛的事情。自己修學戒定慧和利益一切眾生,都是作諸佛事,但都是迴向無上菩提,所以引發為作佛事、成就無上菩提的第十大願。

作是願言:如有情界展轉相續,終無斷盡,亦如世道展轉相續,終無斷盡;我此大願生生相續乃至究竟菩提邊際常不遠離,常不忘失,常不乖離。如是自誓,心發正願。

菩薩又作這樣的誓願:「有情界的眾生,是不中斷的相續下去,終無斷盡。生生世世都是相續保留大願的,乃至到最後究竟菩提的邊際,成佛的時候,常不遠離、常不忘失、常不乖離所發之正願。」菩薩自己發了正願,決定不會改變的。

當知此中前就所應願事起願;後即就願,以起於願。

前說十種大願,叫做就「所應願事起願」。後說願無斷盡,就是「就願以起於願」。

如是菩薩十種大願以為上首,能生無數百千正願。如是菩薩於當來世具諸大願,於現法中發大精進。

菩薩的十種大願「以為上首」,最初開始所建立的殊勝的願,以此為本,於當來世具足了很多很多的願。在他現在的生命裏,他能夠建立很大的精進力。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