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修行」與「修養」的分別:小參期間恭聽海雲和上傳授心法

酒店套房的客廳內,十幾位義工聚首一堂,窗外遼闊的海港上籠罩著一片如夢似真的迷霧。睡房門打開了,海雲繼夢和上[1] 徐徐步出,和藹地請義工就座,自己也安坐梳化上。筆者今次受朋友所託前來當講座義工,才有機會與和上結緣。從前並不認識和上,只從朋友口中得知和上師承夢參老和尚,是老和尚的首位弟子(後來才知道兩位更有一段因夢收徒的奇妙因緣)。講座前,義工有幸獲安排與和上小參,可以近距離親自向和上請法,機會難逢。


提升抗壓能力的要素

小參時,大家的問題林林總總,有工作壓力的對治、如何面對年邁父母的老病死、人我關係的和合,亦有修持方向的指引等等。壓力的成因有很多,除了情緒病以外,其中一個便是「沒有能力但要承擔」,因此感受到壓力,就如:公司打算把你晉升但你自知未能勝任,壓力因而衍生。和上表示只要沉下來看清楚,留在原位少賺一點,壓力不是迎刃而解麼?又指通常頑皮愛搗蛋的小孩經常儲備勇氣、力量和見識,這些因素能夠加強他們的抗壓能力;反而太安靜守規矩的孩子較為容易抑壓情緒,不懂放鬆。

幾位義工不約而同表示擔心父母年邁,老病時痛苦,假如他們沒有宗教信仰,作為子女的如何用佛法紓解呢?又擔心他們老死以後,自己獨個兒生活倍感孤單,怎麼辦?和上開示說,父母和子女關係怎樣親密也好,必須認清彼此也是獨立個體,你是你,他是他,沒有永恆的連繫,要訓練自己、使自己強壯,可嘗試獨自旅遊,獨自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減低生活重心過分側重在父母身上,這樣他們離開以後,你才有能力獨個兒好好生活。另外,父母老死是必然的,你總不會寄望自己先走他們一步吧!客廳內本來沉重的氣氛霎時被滿堂笑聲打破了。假如父母已經身歷病苦,走到生命盡頭卻無信仰可依,向他們灌輸佛法有多好可能已經來不及,就教他們念佛號吧,阿彌陀佛、觀音菩薩,持誦〈大悲咒〉、〈六字大明咒〉也很好;當身體感到痛楚時,深呼一口氣,再一句句佛號的念直至吐盡那口氣,這樣持續的練習,心靜了病苦自然減輕。

修行與修養的分別

在護老院工作的義工說,看到多位學佛多年的老年人得了腦退化,把過往的修行忘記得一乾二淨,那麼我們年老時萬一也患上了應怎麼辦?和上說真正的「修行」人不會腦退化,「修養」才有機會這樣,聽罷我腦袋立即叮了一聲,思考甚麼是修行?甚麼是修養?那我又在修甚麼?

和上主張生命可從「生住異滅」[2] 的框架闡釋,當中的「異」是「修養」的人生,而「住」才是「修行」的領域,因此修行並不等於修養。修行是依照佛陀的教法而行,其間了了分明,時刻保持警覺性,身與心凝聚在一起,修養加上菩提心才能夠由「異」轉入「住」的境界,成就修行;修養則是依遵儒家思想的框架而行,在道德概念之間作取捨,因此修養越好的人,執取越多、痛苦也相對多。

和上說修習的法門有很多,比如從經論、禪修、管理經驗中入手,視乎個人的興趣和根器去選修,年輕人應該作全方位的接觸,學習到某一階段後,才選定一門專注修習;而老菩薩的修習時間不多,應從一開始便作專門修習,增加學習效率。

知道不算 做到才算

學佛是依照佛陀的教法學習,了解經論道理,而修行的目的是回到現實的生命裏,因此要把教法理解轉化,並行使到日常生活中,真實的生命在於「定位」,當我們發願立下目標之時,便能帶著疑情去摸索修行。[3] 所以「知道不算,做到才算」,因此師父一再強調實修是極其重要的。

人們常向法師請示求答案,其實師父提供答案又有何難?就如數學題一樣,若這條公式不會解,師父給你這題答案很簡單,但如不傳你心法(解題的要訣),下次碰上類似問題,你又能夠自己解決嗎?要記著師父並不常在你身邊喔!心法就如和上所言:「帶著疑情去摸索實踐,邁向未知,再無盡的超越」,這當中需要你自己努力體驗求答案,師父只能給你指引並教導你儲備充足的資糧去探索。最重要是抱持恭敬心、信心、正見來學習。

和上又說,學佛的基本就是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是甚麼,到達中階時,毋須要求自己明白理解所有經典,而是生活要過得充實飽滿,不是失念地機械式白忙;經論是人生的指南針,但不應只留在文字裏找答案。某天你能夠見人喜隨喜讚嘆,見人悲陪伴過渡,懂得與人分享己力,使自己的生命更豐盛燦爛,這便是學佛的高階次第了。

這兩天的接觸,我發現海雲繼夢和上不拘小節,說話簡潔直接有力,思惟非常清晰有條理,很能啟發我們思考,說法方式活潑開明。過程中,雖然筆者未能完全掌握部分佛理名相,要多番咀嚼才能消化吸收,但還是收穫良多,除了擴闊了視野,刺激了思惟,更明白到不要太著重外在形相,認真實踐才是修行的重點。撰寫此文的同時,仍在思索這兩天和上傳的法,感覺似懂非懂的,就如窗外景色一樣,像霧又像花,但會謹遵師父教導──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先別急,帶著疑情,繼續摸索和實踐,靜待答案顯現。

延伸閱讀:

與夢參老和尚的出家因緣:專訪海雲繼夢和上

[1]「和上」與「和尚」的意思是相通的。在海雲法師的著作中,他經常以「和上」自稱,所以我們沿用「和上」稱呼法師。

[2] 詳見海雲繼夢和上:〈華嚴修行之次第──開悟之路〉

[3] 詳見海雲繼夢和上:〈修行的基礎在「定位」〉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