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信奉三寶是一切功德的基礎——《佛說諸德福田經》分享(十)

(圖:Pixabay)

續上文,釋迦牟尼佛因為前生,在街道旁起了一座公廁,服務眾生,最終他的福德竟然這麼大。在千萬輪迴世之中,竟然修成正果,了脫生死,得大智慧,成為佛陀。

現在他不再利用建築物來服務眾生,而是用佛法,用無上智慧,令眾生離苦得樂。

佛陀對帝釋天說:「九十六種道,佛道最尊;九十六種法,佛法最真;九十六種僧,佛僧最正。」佛陀所指的,是世間種種學問、知識,不同我人生方向之中,都不及佛法僧三寶為最高、最殊勝。因為世間的知識,都是不能超脫生死;世間的大學者,自己都要面對生死輪迴,不能跨過它。唯有佛、法、僧三寶,才是無上智慧。

但為何三寶是最殊勝?佛陀說:「所以者何?如來從阿僧祇劫發願誠諦,殞命積德,誓為眾生,國財、妻子、頭目、血肉,以用布施,無戀愛之心;心若虛空,無所不覆,六度、四等眾善普備,德慧成滿,乃得為佛;身色紫金,相好無比,去來現在無不照達,三界尊天莫能及者;言信德重,震動天地。其有眾生,發一敬心向如來者,勝獲大千世界之珍寶矣!」

因為如來佛是從阿僧祇劫發願修行。「阿僧祇劫」的意思,是多到不可計數,即是很多很多世。如來佛在很多世的時間,都發願修行。在累世之中,積累了大量功德,發誓要為眾生解脫。而且布施了大量財寶、妻子、血肉等,對以上的一切,都沒有一絲留戀。內心好像虛空一樣,沒有欲望,清心寡慾,而且無所不覆。

無論是在六度:即是六波羅蜜,六種修行的內容(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還是四無量心,即是修行的四種精神──慈、悲、喜、捨之中,都是「滿分」的。功德和智慧都非常圓滿,因此可以成佛。不論是外型與智慧都無人能比。所以佛陀的一字一句,都有非常深重的功德,每一句說話,力量都能夠震動天地。如果我們能夠發心,尊敬如來佛,所得到的功德,已經超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珍寶!

以上就是佛陀解釋「佛」的重要性。現在說「法」,他說:「說三十七品、十二部經,分別罪福,言皆至誠,開三乘教,各得奉行,聞者歡喜,樂作沙門,信佛行法,志尚清高。」

三十七道品,簡單來說,就是三十七項修行的重點,分別是: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十二部經,是指佛陀所說的一切話,十二的意思,是十二種形式。包括長行:以散文方式直接記載佛陀的教說,字句長短不一;重頌:將宣說於前的經文內容,再以偈頌重宣一次等。有一首「十二分教」的偈語,包含了十二個形式的名字:

長行重頌並孤起,譬喻因緣與自說;

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及授記。

不論是三十七道品,或是十二部經,都能夠分別罪業、福業。所包含的內容,都是真誠的,能夠開展三乘教法,讓眾生都可以各自奉行,令聞者歡喜,從而出家修行,遵行佛法,志向愈來愈清高。

(待續)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bb%83%e5%a2%9e%e5%81%a5/" title="Posts by 黃增健"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黃增健</a>

法名「重勵」,喜以文字分享生活感受。曾出版五本著作,包括《增健,換腎日記》及《閱微書齋》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