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你會覺得金錢骯髒嗎?佛法與金錢

(圖:mytripolog.com)

最近股市雪崩,許多股民的情緒隨即陷入低潮。而佛法作為一種提供離苦得樂的智慧,如何看待財富的實用和靈性價值?著名的佛教作家Ethan Nichtern[1]接受路透社訪問[2]時表示,我們無法避免接觸金錢,因為社會的運作必然牽涉它。金錢本身不一定是邪惡的,人之所以對它產生苦惱和壓力,主要因為我們在追求及使用金錢時,抱持的態度有所偏差。

坐在名為焦慮的搖搖椅上

從這句俗語「錢不是萬能,但無錢卻萬萬不能」,我們多少能夠窺探金錢在大家心中的重要性。基於這樣的重要性,我們賦予自己諸多拚命賺錢的理由,譬如要存足夠的退休養老金等等,結果衍生出無限的焦慮。

Ethan Nichtern從佛法「因果法則」的角度指出:「為退休做準備是合乎因果法則的,這做法沒有甚麼不對。」不過,我們不需因此產生憂慮。有位哲人形容心懷各種憂慮的人,就像坐在搖搖椅上一樣──它讓你有事可忙,卻永遠無法前進一步。

「人的心一旦無法安頓,那麼再多的錢也無法令我們心安。假如我們是億萬富翁,也還會有其他的罣礙。譬如,擔心生病,怕出意外等。因此只要我們好好地計劃,其他的便可安然放下。」

沙漠中的海市蜃樓

某些人雖然不會出現焦慮,卻對金錢過度依賴,以為它能夠解決生活中所有的難題。於是,他們認為只要能夠賺多點錢,就會感到快樂。

Ethan Nichtern覺得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只會讓我們不斷地輪迴。」人總是期待著人生的下一站就是我所追求的。不過,這種期待只是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它只是個幻象。就像有些人覺得,只要添置多一套木製傢俬,或者昂貴的沙發,就會有家的感覺。無奈的是,不管添置多少傢俬,家的感覺永遠無法單憑錢這種物質來達成。

在孤島上就算擁有一大堆錢也沒有用

我們常聽到一些人說,財富是實在的。於是我們拚命地追求。從佛法的緣起觀看,財富的本質是無常的。以貨幣的形式轉變為例,「以前我們用金幣來代表財富,後來轉用紙幣,現在卻將轉換成電子貨幣。」不是它變更越來越抽象,而是它的本質是無常的。雖然它是無常的東西,但是「我們都習慣去執取它來作為自己的一種身分認同(personal identity)。」

財富的價值在於它可以幫助及成就他人,也只有在互動的關係下才能彰顯它的價值。假設你擁有一億元,可是這個世界只剩下你一個人,錢對你來說還有意義嗎?Ethan Nichtern覺得:「你雖然依舊叫『億萬富翁』,但是你擁有的是一些沒有價值的鈔票。因為從佛法的觀點看,我們可以運用金錢成就很多有意義的事情,自利利他。」相對而言,如果只把金錢使用滿足自己的各種私欲,那麼這種純粹利己的用錢方式,只會製造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因此Ethan Nichtern認為,金錢跟靈性不是對立的。

看到這裏,你還會覺得金錢是骯髒的嗎?


[1] Ethan Nichtern出生美國紐約市。他是佛教香巴拉(Shambhala)傳承的修習者。過去13年,他在紐約及美國多個地方舉行佛教心理學研習班,亦曾是美國多間大學的兼任教師。在佛法研究方面,他對上座部佛法(Theravada Buddhism)和曹洞宗佛法(Soto Zen Buddhism)亦有研究。Ethan Nichtern著作包括:The Road Home: A Contemporary Exploration of the Buddhist Path (North Point Press, 2015). On City: A Declaration of Interdependence (Wisdom Pubs, 2007). Your Emoticons Won’t Save You (Nieto Books, 2012). 除此之外,他亦接受多間著名媒體就禪修及佛法相關的內容進行訪問,包括:CNN, Reuters, ABC/Yahoo News, NPR等等。
http://www.ethannichtern.com/about/

[2]請參考Reuters: The dharma of dollars: What Buddhism says about money and meaning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