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佛陀眾多弟子中,為何以富樓那尊者為「說法第一」?他有哪些特質長處呢?

圖:Pixabay
圖:Pixabay

佛陀眾多弟子當中,以阿難為「多聞第一」、舍利弗為「智慧第一」、富樓那為「說法第一」。為何富樓那尊者被公認為「說法第一」呢?他除了有美妙的言辭外,還有哪些特質呢?

富樓那尊者是迦毘羅衛人,淨飯王國師的兒子,在全國算是有名的富翁。雖然家境富有,但他認為世間的財寶,終有散失的時候,唯有獲得法財,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皈依佛陀座下,發願學習及弘揚解脫煩惱之道。

他出家後不久,就已證得阿羅漢果(聲聞乘的弟子中最高的果位,代表破除煩惱,可以到處自在行化),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從《雜阿含經》的故事,我們可以得見富樓那尊者的個性和特質。

經中記載,有一天,佛陀問富樓那尊者:「你想去哪裏弘法呢?」

富樓那回答:「我想到西方輸盧那國弘化。」

佛陀說:「富樓那!教化眾生、利己利人,我很嘉許你的志願。但是我又不能不告訴你,輸盧那國的人民兇惡暴戾,喜好辱罵他人。如果有人不肯接受你的教導,更破口大罵、毀謗你,那你會怎麼辦?」

富樓那回答:「他們罵我,我覺得他們很好,因為他們只是辱罵我,還沒有動手打我,或用石頭丟我啊。」

佛陀又問:「如果他們動手打你,或用石頭丟你呢?」

富樓那回答:「那我就想:『幸好他們還有人性呢!因為他們只是用石頭丟我,還沒有殘酷地用刀砍我。』」

佛陀繼續問:「那如果他們用刀子殺你呢?」

富樓那從容地說:「色身本是五蘊眾緣和合而現的現象,終歸壞滅。那要感謝他們幫助我完成道業,我進入涅槃。」

即使輸盧那國民剛強難調伏,但富樓那尊者相信人人皆有佛性。佛陀讚歎道:「你有如此慈悲、安忍的心!我很放心,也很歡喜你去輸盧那國弘法布教。」

富樓那尊者聽後歡喜隨喜,在頂禮佛陀之後,便於眾比丘的送別聲中,啟程前往輸盧那國。

尊者到了輸盧那國之後,開始學習該國文化,又教那裏的人識字、耕種、如何看護病人等。他知道,此地教育水平不高,如果要跟群眾廣結善緣,就需要先協助他們改善生活方面的問題。

與大眾結下善緣後,尊者便開始以當地語言講說五戒十善和因果之道。由於他不求回報地付出體力、心力幫助民眾,大家都為之折服,有越來越多國民皈依佛教。後來,富樓那更在輸盧那國建設五百伽藍(佛寺)。

佛陀在世時,富樓那尊者就是以這種熱心的精神,在各地弘法,因人施教。據說聽聞他說法而解脫得度者,有超過九萬人。而他也因此被譽為「說法第一」。


《華嚴綱要》中說,布教師應具有十德:一、善知法義,二、能為宣說,三、處眾無畏,四、辯才無礙,五、方便巧說,六、隨法行法,七、具足威儀,八、勇猛精進,九、身心無倦,十、成就威力。

從《雜阿含經》的故事,我們可以得見富樓那尊者具有以上十德。

證嚴上人開示,從富樓那尊者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反思:

「看到別人的習氣,要自我警惕是否也有?了解因果,能自我反省、不埋怨,把逆境當作修行的考驗,逆來順受,就能緩和人與人之間的對立;自我鍛鍊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習性,化醜為美、化惡為善,就能避免與人結怨連仇。

「能無怨,且盡本分,還能心懷感恩,就是真正法入心、透徹道理。我們若能學習富樓那尊者的信心與願力,再重的責任也有辦法承擔;遇到一切艱難險阻,也能不受障礙,在菩提大道上精進向前。」[1]

延伸閱讀:
「忍辱」代表委曲求全、逆來順受嗎?佛陀以這則故事,開示如何以忍辱波羅蜜化除障礙⋯⋯


[1] 佛教慈濟基金會馬來西亞分會《【證嚴上人說故事】困地弘法的富樓那尊者》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