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惟善為寶:專訪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

位於港島薄扶林的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成立至今已近三十年,現設有175個宿位,聘有九十多名員工,為長者提供24小時住院服務。
位於港島薄扶林的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成立至今已近三十年,現設有175個宿位,聘有九十多名員工,為長者提供24小時住院服務。

最近看了一部小本製作的香港電影,內容講述一位半身癱瘓的傷殘人士與照顧他的菲傭如何在逆境中尋回生趣,並建立起互相信任、無分彼此的真摯友誼。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叫作《Still Human》(中文片名為《淪落人》),雖是平平無奇的兩個字,卻引人深思。

誠然,現今社會瞬息萬變,但無論時代如何轉變,也改變不了一個事實:我們始終是人。作為人,哪管男女老幼、膚色深淺、地位高低?都應享有做人的基本尊嚴,就像影片中的傷殘人士與菲傭,儘管看似淪落,但仍是有一百個理由去追逐夢想,實踐心願。

同樣地,生活在老人院的長者,即使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甚至喪失了認知能力,但終究也是一個人,必須活得有尊嚴、有價值。筆者早前探訪了位於薄扶林的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並與年輕有為的院長做了一個詳細訪問,從而深深理解到,為老人家提供「以人為本」的安老服務是何等重要。

服務以人為本   營造家的感覺

所謂「以人為本」,按照院長梁曙曦的說法,就是「不想讓老人家覺得自己在老人院過活,要給予他們一種家的感覺。」正因如此,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特意為院友作出了許多貼心安排,包括提供適合老人家口味的餐膳以及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讓老友記積極投入生活。

首先,膳食方面,院舍在設計餐單時,除了會聽取營養師的意見,更會顧及長者的口味,盡力提供一些家常小菜,希望院友吃得開心。梁院長直言,健康固然重要,所以廚房製作食物時,也會盡可能少糖少鹽,但味道和款式,他們也不會忽視。「誰都知吃白烚菜、白烚肉最健康,但如果院友根本不願進食,也是沒意思的。」

筆者看過院舍的餐單,不但有葷菜與素菜可供選擇,當中更不乏菠蘿咕嚕肉、三杯雞及栗子炆豆卜等中式小菜。梁院長說:「我們安排咕嚕肉與三杯雞這些菜式,也是希望讓老人家吃得開懷一點。當然,這裏的三杯雞不會像酒樓那樣重油和惹味,但至少也是三杯雞啊!」他接著道:「我自己和許多同事也是在院內用膳,所以知道甚麼叫『過得自己過得人』。提供這些菜式,至少老人家不會吃剩飯菜,體重也合乎標準。」

訪問期間,梁院長一再強調,必須讓長者活得有尊嚴。為提高同事們的同理心,他更打算在院內推行試用尿片計劃,讓全體員工親身體驗老人家的感受。
訪問期間,梁院長一再強調,必須讓長者活得有尊嚴。為提高同事們的同理心,他更打算在院內推行試用尿片計劃,讓全體員工親身體驗老人家的感受。

同時,院方也會因應院友的身體狀況及醫生指示,供應特製的餐膳,例如糖尿餐和痛風餐。至於一些吞嚥有困難的老人家,則會獲分派「碎餐」。

院舍每天都為老友記提供不同類型的活動,照顧他們的身心健康,像這項「棒打汽球」遊戲,就有助提升長者的反應力。
院舍每天都為老友記提供不同類型的活動,照顧他們的身心健康,像這項「棒打汽球」遊戲,就有助提升長者的反應力。

安排各式活動   照顧身心健康

膳食以外,院舍還會為長者提供不同類型的活動,以照顧他們的身心健康。採訪當天,院友在吃過下午茶點後,隨即獲安排參與「棒打汽球」遊戲,藉此訓練他們的反應和活動能力。對於一些有認知障礙的老人家,院方更會讓他們參加玩偶治療班(俗稱「湊啤啤」),通過照料洋娃娃刺激記憶。

梁院長解釋道:「由於大部分老人家都有帶孩子的經驗,部分女院友當年甚至一個人帶七、八個小孩,所以她們對照料嬰孩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而這也是我們決定開設玩偶治療班的原因。」院長表示,不少患有腦退化症的老友記,思緒和說話都很混亂,但當她們照料洋娃娃時,卻變得非常「有紋有路」,連家屬看到也大吃一驚。

為提升院友的自信心,院舍又跟學校推行合作計劃,安排老友記與小學生合力在院內栽種蔬果,讓他們與小孩子分享種植心得,從中建立自我價值。梁院長坦言,他們採取的是一種比較開放的政策,准許老人家在花園內自由活動,不會諸多限制。「基本上我們都很有信心,無論院友怎樣走,也走不出安老院的大閘。」他笑著說。

院舍更會定期舉辦外遊活動,安排老人家參觀不同景點,與外界保持接觸。
院舍更會定期舉辦外遊活動,安排老人家參觀不同景點,與外界保持接觸。

為免老人家跟社會完全脫節,院舍每個月還會舉辦兩次外遊活動,每次最少帶二十五位院友外出。梁院長說:「外遊活動設有不同主題,像近期的主題是十八區,我們就會安排院友到香港不同的地區參觀不同的景點,嘗試不同的美食。別以為老人家只愛飲茶,其實他們很多東西都願意嘗試,所以我們會帶他們去品嘗印度菜、火鍋和燒烤。」

目前,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共設有175個宿位,聘有九十多名員工,當中包括四名社工及十多名護士,人手較一般安老院充裕。院方聘請員工時,除了著眼於他們的資歷和經驗外,還會考慮其處事態度和工作熱誠。「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只是基本要求,我們最重視的反而是他們的心態。」梁院長重申,從事院舍服務工作,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視長者為一個「人」。

他補充說:「竹林明堂稟承『惟善為寶』,意思是善心善行是世上最寶貴的東西。善的定義很廣泛,怎樣才算是善待他人呢?對我們來說,就是從長者的角度出發,用心對待他們,而這也是竹林明堂一直秉持的理念。」

不應為求方便   罔顧長者感受

過往,我們不時都會聽到一些關於老人院的負面新聞,例如指院舍動輒就把院友綁在床上,又或者遲遲不給老友記更換尿片等等。對於這類為求方便而罔顧長者感受的做法,梁院長表示不敢苟同。

「我們覺得應綁則綁,如沒有需要就不應約束老人家。有很多個案其實是沒必要的,只是為綁而綁,例如有些老人家晚上喜歡隨處走動,而院舍礙於夜間人手不足,惟有把院友綁起,避免他們騷擾他人。然而,大家可有想過,老人家為何每到晚上就坐立不安呢?可會是院方太早讓他們睡覺,老友記睡醒了無事可做,所以就到處走動?我們要先想想,這究竟是老友記的毛病,還是院舍安排失當。」

梁院長坦言,即使要採取約束措施,也要考慮哪種方法最為合適。舉例說,很多時候,院舍都會為經常抓傷皮膚的老友記戴上俗稱「波板」的厚重手套,以限制其手指活動。只是,戴「波板」是否唯一能夠限制手指活動的方法?院舍可否以較薄較輕巧的「啤啤手套」取代「波板」,讓院友舒服一點?這些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

去年,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的護理團隊憑著優秀表現,在南華早報主辦的「護理精神大獎」中,獲頒「護士 / 護理員 (團隊) 精神獎」的最高榮譽——卓越獎。
去年,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的護理團隊憑著優秀表現,在南華早報主辦的「護理精神大獎」中,獲頒「護士 / 護理員 (團隊) 精神獎」的最高榮譽——卓越獎。

事實上,營辦安老院的目的,就是要讓長者安享晚年,但安享晚年的定義,又該由誰去界定?梁院長強調,院舍必須尊重老人家的意願,以及他們作為一個人的想法,而非強行將我們認為對的東西,加諸長者身上。他更不諱言:「你讓老人家自由活動,就算有一天他不幸跌倒去世,可能他也是開心的離去。相反,你禁止他走動一個月,可能他會覺得生不如死。假如你讓長者自己選擇,也許他們寧願跌死,也不願過一些沒有尊嚴的生活。」

親身試用尿片   體驗箇中滋味

不久前,梁院長與十多名同事更專誠到訪台灣雲林縣的同仁仁愛之家,參加由這家長者服務機構舉辦的體驗課程,親身感受夾尿片及束手就縛的滋味。梁院長憶述道:「當你親身嘗過夾尿片(尿片內還刻意添加了人造大便)和被人綁在床上幾小時的感覺,就會知道那是甚麼回事。」他續說:「那次體驗真的很難受,除了感覺不舒服之外,你還會問:為何要這樣對我?」

為進一步提高服務質素,梁院長還計劃將這項體驗活動搬到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讓全體同事一起試用尿片。「人對人,必須講心。要先提高同事的同理心,才能提高院舍的服務水準,所以我們會要求同事去親身體驗一下老人家的感受。」梁院長明言,在可行的情況下,院舍都會讓長者如廁,不想動不動就給老人家用尿片。即使要用,也希望讓他們用得舒服一點。「以前同事們可能會說,反正待會都會換,不用著急,但當他們體驗過那種感受,想法也許就會有所改變。」

院長梁曙曦深信,院舍服務必須以人為本,而他更會以身作則,經常主動關心院友的情況,了解他們的需要。
院長梁曙曦深信,院舍服務必須以人為本,而他更會以身作則,經常主動關心院友的情況,了解他們的需要。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經階段。隨著香港人口漸趨老化,安老服務亦變得愈來愈重要。以前,很多人都覺得長者被送進老人院,猶如等死。然而,作為一個有血有肉有呼吸的個體,等死又應否是我們唯一的選擇?經過這次採訪,我還是寧願相信,每一個人其實都可以有尊嚴地活好每一天。After all, we are still human.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