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醒覺心的培養

婉塔娜:各位聽衆,今天我們再繼續討論聼經、研習佛法,以及熏陶智慧的修行之道,即對感觸到的情緒培養醒覺心(念處),請問素貞大德還有甚麽要補充的嗎?

素貞 聼了熏陶智慧的修行之道,你會不會覺得很困難?

婉:很難,但也不至於難到要放棄的地步。我想 我們時常沒有醒覺心,那是因爲所感觸到的情緒很強烈,比如對於很喜歡的東西,就會情不自禁的深深沉迷,即使知道修習醒覺心的好處,也不願意進行。

那是因爲我們還不知道修習醒覺心的好處,另一個原因是因爲不知道有甚麽法,可以使到常常生出醒覺心。如果注意的話,你會發現每一個人正在做的,就是他認爲在當下是最重要,或是必須做的事。

婉:是的,在生活中除了研習佛法外,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譬如我們謀生的職業,就幾乎佔據了我們全部的時間。我們必須積聚財富,為自己,也為後輩子孫;然後,我們還要休息,要鬆懈,要保養。

所以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積聚財富,然後以得來的金錢,花費在尋歡作樂的享受上,作爲生活的調劑,對嗎?

有一句話說:“時光不留人”,逝去的是永遠的逝去,人身難得,有機會得聞佛法而不願聆聽,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我認爲每個人有機會有時間,應該尋求官能刺激以外的精神財富,追求官能的享受,只會使人永遠在輪廻中。

婉:儘管您說的不錯,但是我認爲還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還不到犧牲時間來研習修行佛法的地步。

素:但是也不應該就此放棄,放任自己在世俗的歡樂中隨波逐流,能夠在每一天多少練習醒覺的念住功夫,對自己都有好處。

婉:醒覺的念住,指的是甚麽,安全的越過馬路,寫字也寫得沒錯,可以不可以算是有醒覺,是不是修行?

素:醒覺有多個層次,你在做一件事情而有知覺,這是世俗所知的知覺。但是佛法的念處,是在眼、耳、鼻、舌、身接觸到色、聲、香、味、觸時的當下,生出醒覺心,從而分辨出何者為色法,何者為名法,色法是被覺知的實質,名法是覺知的本身。假如分辨不出色法名法,還不能説是般若智慧。

婉:那麽分辨出色法名法的智慧,又從何而來?可以不可以從書上讀來,記來?

素:般若智慧不同于書上的知識,儘管我們對周圍的事物有知覺,但是我們並未察覺到事物的實相,智慧必須是慢慢的、一點一滴的熏孕纍積。實際上,即使是世間的學問,也需要時間去學習研究,才會有成果,何況是對般若智慧的培養。因爲萬法隨生隨滅,比如聲音在接觸到耳朵時出現,然後立即消失,氣味只是在接觸到鼻子的時候存在等等,假如世間的無常現象是很容易的就能徹底了解,那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爲聖人了。

婉:假如知道了培養般若智慧的好處,又要怎樣時時生出醒覺心?

素:正念難於出現的原因就是不知道有甚麽法,可以幫助生出醒覺心,要知道萬法無我,不受管制,一切因緣而生,念處的醒覺心也一樣。所以,要培養生出醒覺心,就必須用心研習佛祖留給我們的佛法,明白萬法真相,然後循依正確的道路印證體驗,在建立起了正信后,才能支持正念慢慢升起。初期,應該在空閒的時候,選擇較爲僻靜的地方,避免受到外界的吸引而分散注意力,到了一個階層后,則不論何時何地,醒覺心都可以出現。

婉:各位聽衆,佛祖指導我們的修行方法,雖然正念很難培養,但我們還是應該研習,才能體會到萬法的無常,不受控制,以及無我相。佛祖指引了脫離生老病死的輪廻道路,只是在於我們要不要去依法跟進。

今天的談話就到此爲止,再見。

水下蓮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