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主意識」力場,盡情展開!——正念禪修的新理論「餅乾模型」(五)

續上期

按西洋正念/《念處經》,「覺知」置於餅乾的中心位置;按五種聚合,「主意識」是精神世界的中樞,對象正是身體、情感、認知和意志[1],故也可置於中央。到底餅乾的中央,是否使用「覺知」或「主意識」比較更有助理解和操作

主流的再詮釋

要回答此難題,關鍵在於「主意識」的內容。「主意識」功能甚多,此處先列舉三者。第一功能,需從佛經之定義開始。「主意識」最常見的翻譯是「了別」。這字也的確困擾不少學人,在解不通之下,最方便是人云亦云,視重複為明白,繼續教、繼續學。

要尋找出「了別」的現代意義,可使用早前處理「不評價」的方法,即是文字解不通的,最直接是返本還原,回到成立文字之初衷——描述現實的經驗世界。

「了別」是指我們大腦應對周遭與內在時的初步解讀,向外者,例如:我知道這是一隻小白兔;我聽到這是小鳥的聲音;我嗅到桂花的香氣;我嚐到雪糕的甜味;我觸碰到柔軟又溫暖的毛孩的毛毛。向內者,例如:知道自己肩膊放鬆或縛緊,雙腳有力或疲乏,腰酸或背痛;知道自己的情緒出現,高興或不歡、開朗或困惑;知道自己的思考,暢順或糾纏,清晰或模糊;知道自己充滿鬥志或鹹魚一條,滿腔熱誠或苟且偷生。以上一切,均只是初步解讀,並未進入大腦的進一步評論對象是好是壞,是對或錯,是自己想要的還是不需要的。

依此闡述,聰明的讀者,不難意識到「了別」與洋人所說的「覺知」並無多大出入!的的確確,「了別」最基本功能正是「覺知」。

第二「主意識」功能,來自延伸「覺知」。假如我們將「覺知」功能置於時間軸,譬如有學人正在覺知小鳥的聲音20分鐘,這情景便會被形容為此人正在專注於聆聽小鳥的聲音。換言之,專注就是長時間保持覺知,近人研究證明正念有助專注力,其實定義上已是顯而易見的必然結果。當然,亦令「正念」除了成為醫學和輔導的新寵兒外,藉專注力進入各大小校園,因為孩童欠缺專注力而影響學習,正需要方法來解救。如從餅乾的結構來說,教育向來集中訓練認知區塊,專注力就只仰賴孩童的天賦或學前的經歷,這部分將在此書的「討論」章節再有講述。

大腦有記憶功能是眾所周知的事,在此暫不討論,佛經將記憶亦列入「主意識」之內。綜合而言,「主意識」功能有三,分別是覺知、專注及記憶。這是大部分佛經的共通之說,但此主流說法並不足夠顯示大腦的功能。以下就讓我們越級挑戰,在傳統的說法中增添見地,這可說是會最難令人理解的一部分,為方便讀者抓到微端,且先看看以下圖片。

我們都是科學家

圖中的左邊是傳述著一個科學家的故事。1666年,當牛頓在花園散步時,正在沉思有關重力系統的問題,豈料此時卻在樹上掉下一個蘋果[2],或是這個客觀的自然,卻又是主觀的驟然,啟發牛頓定立萬有引力的學說。這種由看似簡單平凡的生活經驗,引發科學家有所突破,建立新學說,其實屢見不鮮;這類經驗在東方世界稱之為「悟」(不止佛經有此說法)。著名教育學家程介明教授曾撰文分享他對「悟」與學習理論的見解,有興趣讀者可前往拜讀。

在佛經世界中,提及「悟」的文獻多不勝數。據記載,佛老大修行了六年,兜兜轉轉,跟隨不同導師學習,最終是在菩提樹下夜觀流星而開悟;禪師們也有聽到敲石聲、蠟燭的熄滅而有所感悟。流星雖然難見,但見過流星的人肯定是無數;蘋果掉落的一剎那,相信也有不少人看過。要說的是,我們的大腦是有這類功能,現在我們就嘗試回顧及剖析平日習以為常的經驗,找出大腦未被認定及開發的功能。

拆件功能:要減肥抑或要甜品?

在許多的大腦中,筆者集中討論其中三種較易理解的功能,分別命為:拆件功能、平衡功能、選區功能。

第一、拆件功能

按文獻分析,得出「主意識可以覺知身體、情感、思維、意志的大腦信息」,但主意識是單一、按次序或是同時覺知多個信息,確未有探討。以下從現實觀察中,即生活例子,嘗試找出更多線索。

與生俱來的現象,大腦會出現各區的信息,各有各的範圍,或屬情感,或屬思考,或是意志,或是生理感官而來的。經驗告訴我們,這些信息有時候是單一出現,有時則多個,甚至同時出現。單一者,一般的生活中,或是覺知肚餓而出現想吃東西的信息,或是睡眠質數欠佳而出現負情緒,或是事情不難,思考早已提供解決方案,或是遇上大減價而產生意欲去購買貨品。

亦有遇上特定情景,信息呈現雖是單一,但卻甚為強烈,感覺大腦是被攻佔似的。例如:遇上蟑螂時,少女只想逃跑,沒有半絲懸念;收到被取錄的入職通知時,對前途燃起的希望;情場得意,心如置身美麗天堂;覓得一僻靜處,心如止水般享受著;亦有些遇上危機之時,心如猿馬,腦袋混亂一片。

至於多於一個信息出現之時,情況也是多不勝數,十分普遍。譬如:視線內出現美味甜點,感官會傳遞令你想吃的信息,思考卻告訴你自己正在進行減肥療程;考試期接近,一方面非常清晰知道要溫習,包括老師課上叮嚀的話,也明白成績對未來的重要影響,無奈意志就是不聽話,就是欠動力,即是:正思考與負意志並肩而存;面對事務繁多,思考信息告訴自己需要繼續工作,但感官的疲累信號卻沒停止;情侶吵架,思考信息表示對方真糟透,但情感信息卻又念記對方;若遇到分手臨界點,情感與思考的對陣往往更為激烈。

以上列舉的情景中,不管是平常或特定的,單一或多個,正常的大腦是或多或少可以分辨出來,代入餅乾模型,「主意識」具備分別覺知信息的類別,或屬感官,或屬情感,或是思維(認知),或是意志。無論是單一或多個信息,「主意識」都可覺知,並分辨其中,筆者暫將此功能名之為「拆件功能」。

拆件功能雖是與生俱來,卻是因人而異。當一個人沒有適當使用此功能,往往引發問題,錯過轉機,或招來許多痛苦。下回將枚舉數個生活例子,以表此功能的重要性。

待續


[1] 古語:四識住。

[2] 另有著作寫道是他在房間,從窗戶看到蘋果的掉落。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