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出世間法(上)

圖:Pixabay

佛陀所說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不出吾人之一切心法。古云︰「佛說一切法,不離一切心,若離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由此可見,佛教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無非講述眾生的一念心,若無眾生心,佛也無法可說。《金剛經》云︰「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即是此義。

首講世間法的俗諦理,即天堂地獄人畜等六道是。此類眾生,既有了五陰的正報,必假衣食住行的依報方能生存。正報是由過去之業,召感今生之心身,依報是為其心身所依止的世間一切事物。前生作的善事若多,今生即感好的依正二報;前生造的惡事若多,今生即感壞的依正二報。由是世間諸法,雖有千差萬別,歸納而言,不出福慧、善惡、因果及報應。由是,我們欲想安富尊榮,就要多培福修德,廣植善根。古云︰「種樹必培其根,種德必培其心。」欲求種福,必從其心。吾人如有損人利己的惡念生起時,務須令其從速消滅;舉凡孝悌忠信及利人利物之心生起時,更應時常保持,並應以《華嚴經》︰「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為終生抱負。所謂︰「未斷惡者令斷惡,已斷惡者令不生,未生善者令生善,已生善者令增長。」

此外,如別人有爭執起,我們盡可能婉勸令其息爭;或遇人造惡業,應多方面勸阻,廣為開解,使其去惡從善。對人有益的話,不妨多說,反之,必須努力自制。我們要行好事,例如扶危助人,造福社會,或禮懺拜佛,參禪誦經,均要勇往直前,以達功德圓滿。

須知我們的身、口、意為升天堂與下地獄之樞紐,此三者如果善良修福,便得善報;此三者若作種種罪惡,便受惡報,須知善惡果報,諸佛菩薩也不能更易。因此,我們所作所為,應該三思而後行。《法句譬喻經》卷二〈述千品〉所謂:「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此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一個人缺福固然是可悲,但是有福無慧,仍是癡福。癡福之人易造惡業,如有錢財不懂運用,或有人才不會支配,這都是無慧所致。因此,我們有福之後,仍要修智慧。修慧之道,要多閱聽佛經,從聞思修,自我體證。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人有福如人之有足,人有慧如人之有目,假如人有足而無目,便會墮坑落塹;人有目而無足,則寸步難行,是故二者不可缺一。

世間法的俗諦理,不能超出善惡等法的範疇,而善惡等法又依身、口、意為根本的。若再歸納而言之,善惡等法又不能離開我們的一念心,因吾人之一念心欲善,則一切作為皆變成善;此一念心欲惡,則一切舉動均變為惡。除心之外,更無一法可以構成善惡等法的因素。因此,善惡等法生起,必假吾人之一念心為其所依。

假如再深一層的去研究,此一念心既為招致善惡之由來,則此一念心便為善惡之本源。不過,此一念心究竟是屬於善呢?或屬於惡呢?假如是於善,則不可能屬於惡;如屬於惡,則不能再屬於善,因善惡二性相違,一心豈能劃分為二?

又佛說,此心非大小方圓,亦非青黃赤白,非色非空,非因果法,既言其心一切皆非,又怎能為善惡之源?其實,此心不僅不是善惡之本,而且要尋求心的本源,也是了不可得的,因此心未起、欲起、正起、起已都是剎那生滅,覓心尚不可得,試問善惡等法,又復從何而生呢?

(待續)

本文原載於《學佛文集(修訂本)》,並見於圓明寺網頁:https://www.yuanmingmonastery.org/blank-8,佛門網蒙圓明寺答允刊載,特此鳴謝。

訂閱
通知
guest
1 評論
Newest
Old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
HC Tsang

直指我心深處,定以之為鑑。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