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不便的真相

早前較受爭議的新聞,一定包括「牛丸無牛肉,魚肉燒賣無魚肉」的事件,在記者明查暗訪下,發現原來有商戶所賣的牛丸,其肉味是百分百由化學物料調味而成。事件令市民大感驚訝之餘,大家亦開始質疑自己每天食用的食物和製造過程。

其實外國以至多個本地團體早已告訴大家一個不便的真相,就是我們享用的肉類,早已不是我們所認識的那回事。今年初有報導指內地多個省市的雞場,用多達十八種抗生素和激素飼養雞隻,當中包括被禁的藥物,而這些問題雞肉在內地已流入市場,甚至在連鎖快餐店出現,大眾說不定食用了也不知道。

雞場為什麼使用多達十八種抗生素?原因是雞從出生成長到給人食用,正常至少需要三、四個月,但為了應付人類食雞的大量需求,雞舍會用不見天日的環境,以二十四小時照明燈去刺激雞隻不眠不休地生長,再用激素使雞的生長期縮短至四十天,和令一些賣錢的部位(如雞胸或雞腿)更長肉。這些雞隻的內臟和骨骼根本追不上這生長速度,結果統統成為畸形雞。另外,由於飼養環境擠迫狹窄,雞隻無法四處走動,長期與排泄物共處一室,害蟲滋生,疾病自然容易傳染,變相要再加倍使用抗生素和殺蟲劑,因為一停藥,大量雞隻便會發病甚至死亡。

別以為這純粹在國內才發生,美國便曾有報導指不良雞農將砒霜加入飼料之中,以加速雞的成長,改善雞肉色澤和除去寄生蟲,情況令人髮指。砒霜進入人體,可導致癌症和心臟病,神經亦會嚴重受影響。除了雞肉有問題,「牛肉無牛」一樣在美國發生,較早時《紐約時報》就報導了馬肉被混入其他肉類的情況,美國農業部甚至因此而面臨訴訟。

其實任何人,只要稍花時間上網查看問題肉食,甚至深一層了解動物被屠宰的過程,肯定不會再對這些「怪雞」和「混合牛」繼續有興趣。可惜人就是寧願繼續選擇蒙閉,也不願接受這些不便的真相。

說到底,改變生活習慣,由多菜少肉開始,才是地球和個人的健康之道。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