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三十三天佛降凡塵──聽佛教藝術講座後記(二)

小世界諸天圖解
小世界諸天圖解

前分別聽林保堯教授、崔中慧博士的佛教藝術講座,都說到最早的佛像,除了前文談的「無像」、「有像」歷史外,還提及佛經上關於最早佛像的記載,那是一個生動有趣和富於意義的故事,也就是佛陀為母說法而上忉利天,之後再返人間的一段情節。

「降凡日」紀念佛行事業

佛陀為報生母恩及度化天人,於是以神通力上升到其母摩耶夫人轉生的忉利天去說法,經過按人間計的約三個月後從忉利天返回,人間四眾弟子歡欣不已,馬上迎接佛陀並請佛住世,請轉法輪,當場就有不少利根法器立即證果。

藏傳佛教以這「降凡日」(Lha-Bab Duchen)為佛陀佛行事業的四大聖日[1] 之一,傳統上會在這天舉行隆重法會以紀念、慶祝,精進辦道、修道。今年的降凡日是西曆11月24日(藏曆9月22日),很多藏傳道場會在這天舉行大型法會及各種慈善活動,藉此感恩正法住世,提醒止惡行善,鼓勵積德懺罪,不負佛陀再現人間的恩澤。

佛陀降凡圖(之一)
佛陀降凡圖(之一)

三十三天何處覓?

忉利天,梵名trāyastriṃśa,又稱「三十三天」,是欲界六天之一。[2] 它在哪裡呢?得考察一下佛教的宇宙觀。

《長阿含》等諸經云,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中央是須彌山,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山頂上有忉利天 。它縱橫各有八萬由旬之廣大,四方各有八城,加上中央一城(善法城),合為三十三天城,故又稱「三十三天」;其天主是帝釋(即帝釋天,又譯作「釋提桓因」),而摩耶夫人誕下佛陀後即往生於此處而享天人福報。佛陀在此忉利天向生母、諸天菩薩聖眾說法,包括說出了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亦就在這次說法中向地藏菩薩囑託,將來在他入滅後,請地藏菩薩繼續化度五濁惡世之頑劣眾生(即是我們),直至彌勒菩薩下生人間並成佛道。[3] (參附圖:小世界諸天圖解)

佛陀降凡圖(之二)
佛陀降凡圖(之二)
佛陀降凡圖(之三)
佛陀降凡圖(之三)

佛陀不辭而別之惑

據佛經記載,最初的佛像是佛陀在世時由優填王與波斯匿王造的,緣起卻是佛陀「忽然失蹤」!

佛陀有感於許多弟子太懈怠,因為常有機會見到佛陀,及僧團太易得到利養,便不知珍惜,不樂聽法,不勤修習,佛陀遂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悄然暫別,讓他們著急一下,藉此反省而知渴仰佛寶法寶,到得而復失, 便知精進,戒除懈怠之過患;同時也為了帝釋天請求佛陀到忉利天去化度包括摩耶夫人等諸天菩薩,於是佛陀在沒有告訴任何人之下,用神通於屈伸臂頃去了忉利天,而且以神通將自己變到一由旬之大,讓有天眼通的弟子也找他不著。[4]

此時優填王正要詣見佛陀,卻驚聞連侍奉佛陀的阿難尊者都不知其去向,人人都在發愁,又慚愧往昔未曾孜孜策勵,枉教生而為人值遇世尊:「是時眾生孤獨無依,皆於如來心懷戀慕,生大憂惱,如喪父母,如箭入心,共往世尊曾所住處,園林、庭宇悉空無佛,倍加悲戀,不能自止。」[5]

大抵人的陋習總是不知惜福惜緣,一旦失去眼前人才覺失落徬徨,驟然喪失精神怙主始知悲憂苦惱 。「如喪父母,如箭入心」,真是其情可愍。

佛陀降凡圖(唐卡)
佛陀降凡圖(唐卡)

最早的紫磨金佛像

《增一阿含經》說,優填王因找不著佛陀而焦躁不已,寢食難安,急召群臣商議,還說這樣下去,不如乾脆死了算!群臣唯恐大王嗚呼哀哉,情急智生,提出破天荒的主意──造個如來形象,望梅止渴。優填王採納了獻策,命工匠用「牛頭栴檀」造了一個五尺高的佛像。[6] 相信用的是一種珍貴的檀木吧。

另《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載,他用的是「純紫栴檀之木」,是由身為天人的毘首羯磨天化成人相、扮作工匠來為大王以神力造佛像,那是七尺高的坐像,面、手和足都是「紫金色」(大概是木胎貼金),人皆讚曰「甚為希有」,「能拔我等憂愁毒箭!」可知造得唯肖唯妙。[7]

另一位護法國王──波斯匿王也同樣的因為掛念佛陀,想造佛像來慰解念佛的憂戚。他命人以「紫磨金作如來像高五尺」。[8] 就這樣人間就有了最早佛像的雙冠軍。

這裡(漢譯佛經)說的「紫金色」或「紫磨金」是同一回事,是金不是紫。《爾雅·釋器》謂:「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說文》解「鏐」字:「黃金之美者」;《廣韻》以「鏐」為「紫磨金」。可知在中文裡,「鏐」即紫磨金,即是質地純美、最上品的黃金。按現代講法就是九九九足金了!

佛陀降凡圖(布達拉宮壁畫)
佛陀降凡圖(布達拉宮壁畫)

以人身步下凡塵

佛在忉利天時,天主帝釋盡心侍奉,不過佛陀只叫他按人間的時節供奉人間的飯食,佛說因為他是「生於人間,長於人間,於人間得佛」。佛陀就是如此的生活簡樸,而且示現人身之可貴──得成佛道![9]

經過人間約三個月的時間(在忉利天的時間才不過一會兒),終於佛陀要由忉利天返回人間。帝釋天知道佛陀不會以神力返回人間,於是命自在天子造一直達凡間的天梯大道(即長達八萬四千由旬),這大道有左中右三條並列,佛陀在帝釋天和梵天相伴之下走中間的金道,帝釋天走左邊的水精道,梵天走右邊的銀道,最外兩側又有行列的金樹莊嚴,而天子天女們掌羅傘,撒鮮花,飄飛簇擁於周圍,好不熱鬧。[10]

佛陀以人身一步步的走下凡塵,此中饒有深意。經說,佛陀考慮到如果徒步回來,會讓外道見議,說佛陀因貪戀天上福樂而致失去神力,所以要步行回來;如果用神通力返來,又白費了天子的心機;所以決定取中道──「半以神通半為足步往贍部洲」。[11] 這裡可看到佛陀按不同情況可能用或者不用神通,而最終目的都是教化眾生,以眾生長遠利益為前提。

解空更勝神通

佛陀降凡故事的尾聲很值得我們深思,那是人間四眾弟子來迎世尊的場面。其中一個主要人物是蓮花色比丘尼(又作「優缽華色比丘尼」),另一個人物是十大弟子之中「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

其時,須菩提正在其山居住處縫衣,聞悉佛陀將重返人間,心中依舊住於正念,不起波瀾。他想:世尊要回來了,可是「世尊」是什麼?還不是五蘊、四大?而「我」又是什麼?一樣沒有自性,「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造、無作……諸法皆悉空寂。」 我要歸命的只有「真法之聚」──空性。於是繼續縫衣,不去參加迎佛盛會。另一邊廂,蓮花色比丘尼非常欣喜於佛陀回來,一心想要立即去拜見,但一轉念想到很多人會和她一樣去迎接佛陀,當中除了四眾弟子還有國王、民眾等浩浩蕩蕩的隊伍,她只能靠邊站到老遠吧。她自忖擁有神通力,不如化作轉輪聖王的形相,人們會讓她到最前面去。於是依計而行,其殊妙莊嚴的王者風範還引來百千群眾的讚嘆,卻也議論紛紛,怎麼從前不知道有這麼一位又俊美又威風的大王?[12]

然而,蓮花色比丘尼的分別心、貪著、使詐,濫用和展示神通,馬上為她帶來嚴重後果──為佛陀嚴厲斥責,說她「智慧微少,諂詐無邊,慈悲報恩,如露一滴,豈能於我法中而為上首!」佛陀反而稱讚早已在家中向他「遙申禮敬」的須菩提。[13]

實在蓮花色比丘尼的行為正好與佛陀以人身下凡的苦心背道而馳,而且在家出家不分,男眾女眾不分,就為了擠到前面優先見佛?如不予訓斥,豈不鼓勵了她和在場所有人追求神通?追求偶像?何況更於僧團秩序、社會禮儀不顧。幸而蓮花色比丘尼聞教誨,生慚愧,知過錯,即在佛前起誓:「從今以後,不敢復更變現神通!」[14] 這是知錯能改,從此不犯,亦堪作典範。

我們敬佛學佛真的要搞清楚敬的是什麼,學的是什麼。佛陀(或明師)常在身邊時往往不會珍惜,失此因緣時又悲憂不已,待得重見了又貪戀著相,種種過患都背離正知見。佛陀由三十三天下返凡塵的故事,對我們凡夫應有所啟發吧。這裡引《法華經.如來壽量品》偈語作結:「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虛,非如非異,不如三界見於三界,如斯之事,如來明見,無有錯謬。」


[1] 藏傳佛教四大聖日:神變日、成道日、初轉法輪日、降凡日。

[2] 欲界六天:這世間分為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而欲界共有六重天,從下層起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3] 見《佛光電子大辭典》「忉利天」條;《佛說長阿含經.第四分世記經忉利天品第八》;《地藏菩薩本願經.忉利天神宮第一品》等。

[4]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29, T24, no. 1451, p. 346;《增一阿含經》卷28, T2, no. 125, p. 705。

[5]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T16, no. 694, p. 790。

[6] 《增一阿含經》卷28, T2, no. 125, p. 706。

[7] 同註5,T16, no. 694, p. 790-791。

[8] 同註6, T2, no. 125, p. 706。

[9] 同註6, T2, no. 125, p. 705。

[10] 同註6, T2, no. 125, p. 707。但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29,三道寶階是由「黃金吠琉璃蘇頗胝迦」所成,佛陀走的中間寶階是琉璃道。

[11]《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29, T24, no. 1451, p. 347。

[12] 同註6, T2, no. 125, p. 707-708。

[13] 同註5,T16, no. 694, p.793。

[14] 同上。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