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5%90%b3%e5%9c%8b%e5%af%a7/" title="Posts by 吳國寧"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吳國寧</a>
大覺福行中心佛教院侍部 心靈大使

憶 恆清法師

恆清法師是台灣第一位獲得美國博士學位的比丘尼,亦是台灣大學哲學系的榮休教授,她推動《大正藏》數位化,…

全文 >

顧好自己才能相伴而行

記得要成爲佛教院侍部心靈大使前需要修習一系列關於靈性關顧的課程,過程雖然緊湊卻獲益良多,而課程中讓我…

全文 >

生命意義何處尋

熙來攘往的城市裏人們相互擦肩而過,繁華熱鬧的空氣中卻總是彌漫著疏離的氣息,人生匆匆不知生命意義何處尋…

全文 >

淺談方便

「方便」是佛教經論中出現頻率頗高的一個詞語,而在《大品般若經》、《維摩詰所說經》和《妙法蓮華經》中也…

全文 >

淺談佛性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成為佛學的重要課題,是始於東晉末年。《大般涅槃經•北本》在公元421年由曇無懺譯…

全文 >

信仰、理智、心靈

宗教信仰在今天科學發達的時代,或會被標籤為不科學和非理智。不同的宗教擁有不同的教義和歷史,但它們都有…

全文 >

禪觀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五言禪詩出自梁朝時期甚受梁武帝器重的一位居士傅大…

全文 >

魯迅與佛學

魯迅是與佛有緣的,不到一歲,父親怕他養不大,便領他到長慶寺拜和尚為師,取了一個法名:「長庚」。留學日…

全文 >

臨終善念的科學觀

「生、老、病、死」看似是一條單程路,一旦踏上這條人生路,彷佛就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在路上左顧右盼直到盡…

全文 >

近代中國的梵文學習

「哈佛大學本有梵文、印度哲學及佛學一系,且有卓出之教授Lanman先生等,然眾多不知,中國留學生自俞…

全文 >

修辭立其誠

修辭的目的是要讓讀者能理解,生感受,有共鳴。這也正是嚴復所說譯事三難「信、達、雅」中「雅」的任務所在…

全文 >

讀《唯識述義》

梁漱溟寫的《唯識述義》, 於1920年北京大學出版,是一本鮮為人知的好書。在唯識學的發展史中,《唯識…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