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7日至今年1月23日,十二位講者:寬運法師、演慈法師、衍空法師、淨因法師、李焯芬教授、陳劍鍠教授、學愚教授、潘宗光教授、吳有能教授、駱慧瑛博士、高錫年醫生和楊勳先生為「2020第六屆香港觀音文化節佛教文化講座」發表演說,分享自己平日學佛和修行的心得,以助大眾應對新冠病毒疫情,並在疫境中精進修行、安住身心。寬運法師支持將演說內容結集成書,目前此書已在香港出版,名為《疫境下的沉思──慈悲的力量》。
新書發布會上,商務印書館總編輯毛永波先生表示,我們可以從這本書中,學習如何在「疫」境中發揮菩薩精神、培養正思惟,並運用佛法處理各種生活困難。他認為,利益他人以及「眾生命運共同體」的概念貫通了此書的內容。
十二位講者之一的駱慧瑛博士則表示,這本書是應對個人、社會與國家問題的十二道配方,能夠為我們提供指引,解決情緒和人際關係等問題。
寬運法師指,講座的發起和書籍的出版,代表佛教「願意擔當」,以佛法回應現代社會的問題。他又鼓勵大眾「治未病」,研習如何以佛法智慧應對困境。
法師曾於第一講「眾生命運共同體──如何在疫情(境)當中實踐菩薩道精神」中開示,最大的能量不是原子彈、氫彈或導彈,而是大慈大悲。他認為慈悲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對身邊的親友慈悲,第二個層次,是對法界一切眾生慈悲,而第三個層次,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求回報,亦不著相,三輪(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相皆不存於心。
延伸閱讀:
世紀疫情的佛法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