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菩薩聖誕日】彌勒淨土三根普被,距離我們的娑婆世界並不遙遠⋯⋯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明天(1月29日)是正月初一,也彌勒菩薩聖誕紀念日。

彌勒菩薩,梵語「Maitreya Bodhisattva」。「Maitreya」,音譯「彌勒」,意譯為「慈氏」。彌勒菩薩現生於兜率天的兜率內院,將繼釋迦牟尼佛之後遞補佛位。待兜率天壽四千歲滿,彌勒菩薩即將下生人間,現太子身,出家修行,最後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

彌勒淨土距離我們的娑婆世界並不遠;兜率淨土在欲界,發願往生的人,不一定出家,只要受持五戒,常參加八關齋戒,作福行善,就可以往生了。彌陀淨土是三根普被、眾生平等、法界圓融,非常合乎現代人的意願。

彌勒菩薩的造像,起初是頭戴寶冠,披掛瓔珞,或作兩腳相交倚坐之形,或作一腳自然垂下,半跏趺思惟的形狀;但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彌勒菩薩像,是笑容可掬,胖大身形,光頭大耳,袒胸露腹的形象。[1]

其實這是布袋和尚的造型──五代後梁時期,有位僧人常常臉帶笑容,用杖背負布袋行走於市街,因此被稱為「布袋和尚」。他幽默風趣、聰明智慧、與人為善、樂觀包容,留有一首詩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因此被視為彌勒菩薩的化身。

大眾都喜歡彌勒菩薩,因此漢傳佛教寺院的山門口,一般會供奉一尊皆大歡喜的彌勒聖像。彌勒佛慈顏善目,笑口常開,形化了代表佛教的寬宏大量、慈悲為懷的宗旨,讓男女老少在見到他時,皆能生起輕鬆愉快的心情。

有些寺院更會寫上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啟發來訪者,並為莊嚴道場帶來愉悅的氣息。

《彌勒下生經》中說,彌勒菩薩當來下生時,我們的世界一片光明,遍地綠草如茵,農業五穀豐收,大家和睦相處,慈眼相待,沒有戰爭,社會安寧,是一幅皆大歡喜的人間淨土。[2]

在農曆新年、彌勒佛的誕辰日,我們不妨學習彌勒菩薩,把歡喜散播到每位眾生的心靈,做個人間歡喜的菩薩。


注:佛門網首頁亦設有線上「禮敬佛菩薩」設置,讓大家隨時隨地進香、供花、供燈或撞鐘,一心發願,同時體會法界蒙薰、果報莊嚴、得智能明和聞聲深省的意義。【佛門網首頁】:https://www.buddhistdoor.org/

延伸閱讀:
蛇年談吉祥:從聞修佛法的態度到待人處事的小智慧


[1] 《星雲大師全集》〈彌勒歡喜佛〉

[2] 同上。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