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生命態度:Fr. Chris 分享的溝通智慧——附上「非暴力溝通」生活小劇場!

在歐洲拉脫維亞舉辦的非暴力溝通工作坊,右為 Fr Chris 。圖片經佛門按設計。
在歐洲拉脫維亞舉辦的非暴力溝通工作坊,右為 Fr Chris 。圖片經佛門按設計。

前言:一場難得的機緣

之前有幸參與了正念喜悅生活舉辦的講座,並在那時遇到了張仕娟(Christine)以及Fr. Chris。我對 Fr. Chris 所講關於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以下簡稱「NVC」)與宗教的見解和理念很感興趣,於是便請Christine 相約與他傾談,進一步了解。這一談後深有所感,很高興可以在這裏分享給大家。

Fr. Chris 的背景故事

Fr. Chris 出生於斯里蘭卡的巴蒂卡洛亞。經歷斯里蘭卡內戰,目睹人民遭受暴力和死亡的威脅。作為神父,他是多麼希望人們能夠擺脫戰爭帶來的傷害和痛苦。1996年,他在美國攻讀哲學博士學位時,一位朋友介紹了NVC的創始人馬歇爾·羅森伯格給他認識,這次相遇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成為了NVC的培訓師。他很想將NVC帶回祖國,分享給飽受內戰之苦的人民。

由內而外的和平之路

談及戰爭和暴力, Fr. Chris 有這樣的見解:「戰爭和暴力都源於人的內在。一切都是內在的反映。」非暴力溝通不只是對別人,更是對自己。和平需由自己內心開始。修得內心的平靜,與他人的溝通也能平和。當每個人都達到內在的和平,外在世界的和平便不遠。

在Fr. Chris 的角度,宗教都不約而同地在講內在與外在、愛人和愛己,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天主教福音講述人要愛鄰如己,佛教經典講述修行脫苦、慈悲心、度己度人。那如何修內心的和平?與人溝通時又應抱何種心態,才是「非暴力」?他分享了很多。我總結了以下三個重點或三種生命態度。

三種生命態度

1. 接受一切:擁抱所有感受

第一個是「接受一切」(Accepting everything)。對所有人生經驗保持開放的態度。不要拒絕感受,無論是我們喜歡或不喜歡的感受。擁抱所有感受,便有活力和生氣。放下批判,接受現實本身的樣貌,就能開始觀察到自己及他人的感受。所有人都有感受,連繫感受,是最好的溝通方法。

2. 臨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

第二個是 「臨在」(Be presence):全心全意地臨在此時此刻。不臨在會令自己與他人的溝通潛藏危機。你能見到很多人的狀態十分「分割」,例如與家人、朋友吃飯時看電話,跟人說話時心不在焉。生命就是現在,不要等待「下一刻」,無論是與自己相處,抑或是與他人溝通。

3. 保持好奇:以「不知」之心觀察

第三個是「不知」 (Not knowing): 對一切都保持好奇。Fr. Chris 認為他從孤兒身上學習到這個道理。對此時此刻的經驗保持開放、帶好奇心的心態去探索,而不是「已知」的心態。「不知」是生活態度,會產生奇妙的體驗。例如小孩子第一次看見小鳥,他們會覺得小鳥非常神奇,竟然可以在天空飛來飛去。以開放和好奇心接觸生命和自然。當與其他人溝通時,當也保持好奇和開放。

非暴力溝通(NVC) 的實踐框架

人們很多時認為溝通是理所當然的,卻沒有意識到它的力量。Fr. Chris 發現,人們有很多感受,但很難表達自己。他們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要說的話。我們學習了很多不同的語言,但不知道如何使用它來交流。Fr. Chris認為,NVC是一種實踐方法。

NVC的實踐有四個核心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這是要素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觀察」是指客觀描述事件,避免批判。「感受」是指表達因事件而產生的情緒,而非指責他人。「需要」是指識別背後的基本需求。最後的「請求」是指提出具體的請求以滿足需求,而不是命令。這種結構化的方法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情感,使得雙方能夠更有效地溝通,從而促進更深層次的連結與合作,並找到共同解決問題的途徑。

與表達藝術治療的共鳴

除文字工作,我另一個職業是表達藝術治療師。當聽 Fr. Chris分享他關於 NVC的理念和見解時,我頓時感到強烈的連繫感,再問才發現,NVC的基礎和人本治療的理論有密切的關係。平時的治療工作會運用不批判的聆聽和表達方式,並與案主建立治療關係。而上面的三種心態、四個要素,我感覺是非常適合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有助改善人際溝通上的煩惱。

非暴力溝通(NVC)生活小劇場

如果將上面 NVC 的三種心態、四個要素,放在不同的角色及生活情境裏,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開啟想像力,進入我為大家準備的NVC生活小劇場,看看親子、公司同事之間如何在日常的場景運用 NVC,解決潛在的衝突。

親子篇:作業本上的對話

「嘭!」明仔放學回家後把書包往沙發一扔,拿起手機就開始打遊戲。媽媽看見桌上攤開的數學作業本,上面只寫了一半就停筆了。她感受到內心升起的焦慮和不耐。她選擇先專注觀察當下的情境。

「明仔,我看見你的數學作業只完成了一半,現在已經四點了。」媽媽平靜地說,內心帶著好奇,想了解兒子此刻的狀態。

「好煩喔!」明仔皺著眉,眼睛依然盯著手機螢幕。

媽媽深呼吸一下,讓自己完全地停留在當下,把注意力全然放在與兒子的對話中:「我聽到你說『好煩』,是不是遇到甚麼困難?當我看到你一回家就玩手機,作業沒寫完,我感到擔心。因為我希望能幫助你在學習上更有信心。你願意跟我分享嗎?」

明仔放下手機,感受到媽媽的關心,低頭沉默了一會:「其實今天老師教的新題型我聽不太懂,感覺很挫折,不知道怎麼寫。」

「謝謝你願意告訴我。」媽媽微笑著,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兒子的困惑,「那我們可以一起看看這些題目嗎?如果你願意,我很樂意陪你,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們可以一起討論。」

明仔點點頭,臉上的表情放鬆了些:「好!但媽媽可以先讓我休息十五分鐘嗎?我想先緩一下。」

「當然可以,十五分鐘後我們一起來解題。」媽媽欣然接受兒子的需求。

公司篇:計劃進度的考驗

「Edward,關於這次的計劃報告,我們可以談談嗎?」計劃經理David放下手中的文件,暫時放下所有預設的想法,專注於當下的對話。

Edward的心跳加快了:「David,我看到您認真閱讀報告的樣子,感覺您可能有些疑慮。老實說,我現在感到很緊張。」

David身體稍微前傾,展現出專注傾聽的姿態:「謝謝你的坦誠。我確實注意到報告中的數據分析段落比較簡略,有些重要指標沒有涵蓋。我很好奇,你在準備這部分時的想法是甚麼?」

「是的⋯⋯」Edward感受到上司開放的態度,深吸一口氣,「我在統整這部分數據時遇到了瓶頸,有些新的分析工具我還不太熟悉,怕誤用反而出錯,所以選擇了比較保守的呈現方式。」

David完全地臨在於對話中,細心觀察Edward的表情和語氣:「我理解你的謹慎。為了讓報告更完整,我們可以這樣做:我安排資深分析師 Flora 明天下午跟你討論一個小時,一起檢視這些數據。你覺得這樣可以嗎?」

「好的,非常感謝您。我也希望能把報告做得更好。不知道可否請您到時候也來指導一下?」

結語:生活中的非暴力溝通

故事中的角色都展現了接納當下情境的開放態度,無論是面對困難還是負面情緒,他們保持完全的臨在,專注於彼此的對話和互動;同時,他們都懷著好奇心去探索對方的想法和感受,不帶預設立場。這種溝通方式讓他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彼此,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甚麼用小劇場來呈現非暴力溝通?因為我覺得,生活中的每個時刻都是練習的機會。我嘗試將對日常人們關係的觀察,以貼近生活的情境,具體地呈現如何將 Fr. Chris 分享的智慧落實到日常中。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寫作體驗。我相信,無論是緊張的親子關係,還是職場上的壓力時刻,保持開放、臨在和好奇的態度,都能幫助我們找到更有愛、更有智慧的溝通方式。當我們學會用心感受、用愛表達,每一次的對話都能成為滋養生命、修習內在平和的契機。

延伸閱讀:
非暴力溝通跟正念一樣,它們並非概念上的學習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