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法鼓山2025年度主題:有大願力

自2001年起,法鼓山首度以「大好年」為年度關懷主題,推行一系列關懷社會的心靈環保活動。此後,法鼓山每年都提出年度關懷的重點,以此作為祝福大眾的主題。2025年的主題是「有大願力」,願「一個微笑,一句祝福,人人行好願,讓人間淨土實現。」

面對全球變局,未來會更好或更壞?法鼓山表示,我們從發好願開始,讓共業的世間,因共願而變好。發願是把握當下、不計得失地奉獻付出;發願是直下承擔,所以我們的心不會總是在衡量自我利益中,猶疑掙扎、上下起伏,而是甘願地、平穩地歡喜承擔。因此,了解佛法之後,我們就能隨時在心平氣和的情形下生活。

聖嚴法師曾開示,發願又可稱為發道心、發菩提心。從凡夫到成佛,發願可分為五個層次:

一、人道

法師說,道心的「道」字,就像人生的旅程。生命的歷程與方向,叫作人生之道。人活在世界上,有自己應走的路,而且必須有近程、中程、遠程的人生目標,學習從近處著手,遠處著眼,所以上路的時候,一定是從跨出第一步開始,接下來步步踏實地往前走去。「由此可知,發道心是要從做人的立足點開始,盡到做一個人的責任,具備品格與品德。」

二、天道

行人道是盡人的本分、盡人的責任;而修行天道,則是貢獻自己、服務社會大眾,把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視為自己照顧、貢獻、服務的範圍。

三、解脫道

再進一步是解脫道,即是透過修行,減少惡業和煩惱,超越三界的生死苦海。

四、菩薩道

聖嚴法師說,行菩薩道,是人天善道加上解脫道的功德,不但能在人間廣結善緣,更是以十方三世所有一切眾生作為服務、貢獻、關懷、照顧的對象,並且為善不是為求福報。行菩薩道必定要從發願開始。

五、佛道

最高的層次是佛道,就是發「無上菩提心」。《心經》、《金剛經》等許多經典,都鼓勵我們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僅僅發成就人道、天道的心,還要發行解脫道的心,更當發菩薩心,而當菩薩心行究竟圓滿之時,就是無上佛道的完成。[1]

從聖嚴法師的開示可見,發願不但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更可以說是生命的方向;沒有發願的生命是不踏實,並缺少前進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學祈願、發願,並一步一步的往目標前進,努力行願,發揮生命最大的力量。


延伸閱讀:
聖嚴法師:天天發願,這個願就不會退轉了


[1] 聖嚴法師《平安的人間》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