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珠穆朗瑪峰下的佛國雪印──尼泊爾徒步之旅(三)

(續上期)

此次尼泊爾之旅的第三大收獲,是參拜了三大佛教朝聖地點:寶達佛塔 (Boudhanath Stupa), 斯瓦揚布佛塔 (Swayambhunath Stupa) 及南無布達(Namo Buddha)。 南無布達原本並不在行程中,但因事停留在加德滿都,冥冥中牽引至當地的創古扎西揚子寺(Thrangu Tashi Yangtse Monastery,又稱Namo Buddha Temple)。筆者孤漏寡聞,對這座大名鼎鼎的寺院及聖地,懵然不知;而且幸運地遇上正在舉行的大法會。

寺院位於加德滿都郊區南無布達山麓,傳說是佛陀捨身飼虎的聖地,所以又稱「捨身飼虎寺」。由第九世堪千創古仁波切,The Venerable Khenchen Thrangu Rinpoche(1933-2023)於1976年創立。創古仁波切是噶舉傳承大禪師之一 ,也是十七世大寶法王的導師,弘法足跡及創立的道場遍及世界各地:西藏、印度、美國、加拿大,德國、臺灣、馬來西亞,乃至香港的「創古密宗佛教中心」。創古仁波切於2023年6月初在創古扎西揚子寺圓寂,這處是其最後駐錫的地方。

創古扎西揚子寺

從加德滿都出發,車程一個多小時,進入郊區前,司機要向政府申報。進入南無布達,迎來一片片農田,沒有加德滿都的繁囂。當地居民主要是塔芒族 (Tamang),以耕種為生,信奉藏傳佛教。

寺院位於山上,大門入口左邊是一所藏醫診所。再往上走便是停車場,旁邊一幅雲石碑刻,非常矚目,分別用藏文、尼泊爾文、英文、和繁體中文等四種文字,刻上《金光明最勝王經•捨身品》。經文敍述佛陀行菩薩道的本生故事 (jataka),《六度集經》亦有記載。佛陀前身是三太子摩訶薩埵,與兩兄長出遊,目睹剛產子的老虎太虛弱,無法出外覓食,為免饑餓的母虎吃掉親生兒,遂捨身用自己身體飼虎。之後,家人收拾其遺骨,起塔供養。據說此地曾出土舍利罐,山後的洞穴傳說是捨身飼虎的遺跡。南無布達還有其他聲稱是遺跡的地方。

寺院平地不多,建築群都是依山而建,向高發展。寺院主樓高六層,老虎塑像守候在梯旁的斜坡上,迎接信眾步上大殿。大殿位於第四層,弧形金色屋頂,帶有印度風格,襯以法輪、金剛杵、寶珠、蓮花、雙金剛杵裝飾。寺院山門及樓前廊頂飾有雙鹿,左右相拱着法輪,兩側有吉祥寶瓶。依西藏傳統、凡寺院收藏有《甘珠爾》(佛經)和《丹珠爾》(論典)藏經,屋頂便可以有雙鹿及法輪的裝飾。

大殿與背後三層高的大佛堂 (Big Buddha Temple)距離很接近,從大殿的陽台可清晰看見堂內的金色大佛。兩支柱子各刻上綠松石色盤旋的龍,栩栩如生。

寺院北隅是僧侣的課室,還在增建一座大樓。西隅是禪修室、出版社、淨土院及八座傳統佛塔。從佛塔回來的路上,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五個弟子像跪在佛前,中間放置著一個石瓶,紀念著佛陀和他的弟子們從印度來到此地的因緣。

莊嚴的法會

參訪當日是大師圓寂一週年。我們早上十一時到達時,遠處傳來誦經及鼓樂聲音。感恩可以入大殿內安坐,參與這場誦經法會。大殿中間分成六排,約二百位僧侶對座,較年長的喇嘛坐在前排,年紀小的沙彌坐在後。前排會不時巡查後排,檢視小沙彌的誦經情況。每誦完一段經文及金剛薩埵百字明咒(Hundred Syllable Mantra of Vajrasattva),前排喇嘛或擊鼓,或吹响金色號角(dungchen)。大殿一角還進行其他儀軌;有喇嘛拿着法器在大殿旁邊上供,另有喇嘛代表大眾行藏式的五體投地的跪拜禮,也有喇嘛拿着木水瓶等。差不多一小時後,誦經完畢,僧侶們魚貫步出大殿後,我們可以上佛前參拜。大殿供奉七尊佛像,代表七世佛。中間本尊是釋迦牟尼佛,天花板上裝飾著密宗的十五個壇城,牆壁繪有歷代祖師畫像。

關山難越,萍水相逢

回望旅途中遇見的一切人和事,無論是珠穆朗瑪峰、3867米高原上的騰波切寺、十二世紀梵文《妙法蓮華經》微縮菲林、創古扎西揚子寺的法會,極可能是人生中的一期一會。在尼泊爾這片土地、縱橫交織着的時空及地域上,總會找到延續着的佛教痕跡,俱是古往今來,前人大德們付出的努力成果。作為這一代的佛教徒,將佛法傳承下去,是責無旁貸的家課。

(完)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