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誦經時注意這一點,更易開智慧

(圖:網上圖片)

在誦讀經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菩薩和佛弟子並不會一上來就向佛陀尋求開示,而是會有一個請法的動作。

例如《金剛經》的「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無量壽經》的「稽首佛足,右繞三匝。」

《藥師經》中也同樣如此:「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

菩薩和弟子們透過親身示範,來提醒後世的佛弟子聞法前要「至心禮敬、恭敬請法」。

因為太輕易得到的大都不會被珍惜,而且凡夫往往不能認識佛法的真正價值,如果不加以提醒,即使聽得再多也不會在意,反而容易增長慢心。

當我們誦讀經書時,讀到彼時佛陀在某個地方,讀到那些參會的佛菩薩的名字,自己便也像回到了當年說法的現場,與諸佛菩薩重逢。

當意識到處於這樣莊嚴殊勝的會場時,自然就會注意自己的坐姿和心態,不會帶著鬆弛隨便、應付了事的態度開始誦經。在收攝身心的基礎上,再口念佛陀宣說的法義,口業也隨之清淨了。如此誦經,便有了清淨三業的功德。

「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汝今諦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

經中,佛陀讚歎文殊菩薩因為悲愍有情,所以勸請佛陀宣說諸佛名號及本願功德。對我們來說,也應讚歎諸佛菩薩。

正因為諸佛宣說種種佛法、名號及本願功德,才令聞者業障消除,解脫諸纏,出三界樊籠,如鳥翔太空,魚遊淵海,得以逍遙自在。

所以在誦經前,也應帶著讚歎諸佛大願及弘法功德、讚歎諸大菩薩悲愍有情的心,念誦《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節錄轉載自上海玉佛禪寺:
https://mp.weixin.qq.com/s…Ps6lQ

延伸閱讀:
我們怎麽樣以經書法寶為對境,來修恭敬呢?--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十一)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