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華嚴經清唱劇》在台灣首演獲好評,藝術總監:受人間佛教精神啟發而創作

(圖:佛光大學)

2023年最後一個週末下午,《華嚴經清唱劇》在台灣宜蘭演藝廳首演,迎接新一年。劇中以管弦樂與合唱的方式,演繹《華嚴經》精神,獲得良好的迴響。

這場首演,由宜蘭愛樂管弦樂團、台北十六合唱團、蘭雨合唱團、聲納合唱團,虫及歌唱家黎蓉櫻、詹喆君、林文俊、許德崇共同演出。

佛光大學創意科技學院院長、宜蘭愛樂管弦樂團藝術總監謝元富教授說:「這次發想始於兩年多前,我們受到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精神所啟發,希望以現代管弦樂與合唱形式,重新詮釋佛教經典。這一思想也源自於西方音樂的『神劇』形式,我們嘗試以相似的方式來演繹佛教經典,使其更加親近現代聽眾。」

善財童子的求法歷程

《華嚴經》原文中,生動活潑地描述善財童子參訪一百一十城、請教五十三位善知識的親身經歷,藉此呈現佛法修學的次第與實踐內涵。他參訪的對象不分職業、性別和身分,只要對方有長處,即使是「外道」,也會虛心求教。

除了菩薩、僧人、在家信眾外,也有長者、婆羅門、童子、童女、國王、船師、醫師等。從善財童子的故事,可見人人皆有智慧德相的平等精神,以及華嚴宗「萬法融通、事事無礙」的教門。

劇本創作者、佛光大學教授謝大寧深入華嚴宗思想,從「佛眼所看到的世界」的角度,並以「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的精神為基礎,創作了音樂劇的兩大篇章──「入法界門」和「行菩薩道」。

(圖:佛光大學)

音樂劇的「入法界門」篇章,述說善財童子參與華嚴法會的故事。而「行菩薩道」篇章,則敘述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依據法會精神來行菩薩道的故事。

「如果我們這一代人,能夠以一種新的語言,創新演繹出佛教的智慧,那也是續佛慧命的方式之一。」謝元富教授表示,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雖然仍在改進階段,但期望這種「佛劇」能成為新的音樂體裁。明年,團隊計劃以《涅槃經》為主題推出新作品。


延伸閱讀:
《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次參訪善知識,讓我們隨著童子求道,一探如何在修行歷程中持續深化菩提心⋯⋯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