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西亞多烏天津尼亞禪修指引

如果修內觀,心也可以平安,同時心會了解越來越多的智慧,會成長。

那麼,你會選哪一樣?

故此,我們要了解兩種修法的分別。看看在自己的修習中,做了甚麼?領悟到甚麼?

在止禪中,心只專注於一個目標;但在觀禪中,心覺察所有目標。修止時,心專注於一個目標;修內觀時,心願意聯繫所有目標。修止時,心留駐在單一目標之上;修內觀時,心會有興趣去辨析眼前心中正在發生的現象。因為,在內觀的修習中,可以檢視出貪嗔痴究竟在不在,所以會有興趣去觀看心,而不是單單專注在目標之上。來到這裏,可回應禪師最初所問的問題:正確的禪修中是否有貪嗔痴的呢?禪修的目的是甚麼?修行是為了培育心中美善的素質。故此,禪修有關於修心的事,是心的工作。

不論修止或修習內觀,也是有兩個部份的。一個是目標,另一個就是覺察著目標的心。好,現在大家一同做練習,把手合什。感覺到雙手正在接觸嗎?為甚麼我們會感覺到手的接觸?接觸的感受是一個目標,另一個部份是正在覺察的心。哪一個部份較重要?目標?還是那個覺察的心?

目標總是在的,我們有眼、耳、鼻、舌、身體;景物、聲音、思想...總有事情可供觀察;但若果心一旦迷失了,還可以覺察到這一切嗎?故此,目標是次要的,心的運作則比較重要了;心是否能覺察,這更是要緊。

禪師問道:「當心能夠注意到一個目標了,這是否就是禪修呢?」

心單純在注意,並未算是禪修。在那顆注意的心的背後,是否有正確的理念、正見,及正確的態度?

別匆匆地禪修去。不用趕忙。聽聞了正確的禪修資訊,對修行有正確的理解,消化了,再應用在禪修之上。

在止禪中,心安注在目標之上;修內觀時,心注意在心之上。止禪中,心繫著一個目標;在觀禪中,心聯繫著眾多的目標。為甚呢?因為在觀禪中,我們的目的是培育智慧。要能獲得智慧,首先要對眾多事物有更多知識,才能有全盤的認知,才能有更多了解。看到眾多的目標,得到一幅宏觀的圖畫;了解的事物多了,智慧也更增多。

在止禪中,心常常傾向專注一個目標,這要花很大力氣,才可聚焦。修習觀禪時,心不會留在某一目標之上;心會學習放開執著,會學習怎樣才不致黏著在目標之上;心學習去研究目標,去明白那目標。我們不需用很大的氣力去專注在目標之上,精進力用在去了解眼前的目標,令智慧生起。在觀禪中,無需用很多精進力,因為我們需修習一整天;用太多力的話,會累;累了,智慧便不會來了。現在不是在跑一百米,我們在跑馬拉松,要留力。有同修以為來短短幾天的禪營,便想出盡全力修,好修到一些成績。但來此間的真正意義,是要得到有關禪修的正確資訊,學習怎去修習;其實出了營回到家裏回到工作崗位的應用,才是真正的修行。所以現在不用出盡所有氣力來禪修,回到家中教孩子時才發力修行吧!禪師在此更是樂意與大家討論禪修方法及態度,讓大家明白怎去修習。所以,在小組討論時,告訴禪師你生活中的種種體驗、你的感受,怎樣與人接觸,因為這些正正就是修行。尤其當你禪修時,心中升起的感受或現象,更要提起。

在止禪中,有一定的操控,是在製造,把心鎖定在一個目標之上,以致能達到定境。操控意味著有某種想要達致的效果。但在內觀的修習上,卻沒有操控,而是在學習,不是控制。當有任何現象出現的時候,只會靜靜在一旁觀察,不作干擾或控制。例如,當心覺得煩躁,止禪的進路會去調息心,以令它回復平靜。在觀禪中,則不會這樣做,不會要它消失,而是會觀察著煩躁,並從中學習。所以修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