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大德寺為臨濟宗的重要寺院,創建於1325年,雖然年代說不上早,但對日本文化影響甚大,特別是茶道,而馳名後世的一休和尚亦是大德寺的住持。禪宗本來不立文字,但過去漢地的祖師語錄、公案和各種文字創作之多實在匪夷所思。不過語言文字只不過是善巧方便,試圖以文字破文字障可被看作為八萬四千法門之一。日本佛教亦不例外,以解脫為目標的神祕語言哲學自中世以來不斷展開,為多元的日本佛教的一大特色。
大德寺寺內分佈著多個塔頭,所謂塔頭,原來指禪宗祖師或大德的墓塔一帶地方,後來指那裡獨立建立出來的小院。其中年代最久,一個名叫龍源院的塔頭裡,有一個叫“滹沱底”(日語發音kodatei)的石庭,亦作“阿·哞の石庭”。按照寺院提供的說明,滹沱為河北鎮州城臨濟禪師所住之寺南流之河名。至於“阿”和“哞”則代表出入吸吐,男女陰陽等宇宙真理,為寺院東西基石加上一層哲學意味。
然而沒有說明的是“阿”和“哞”實際上是梵語a和hūṃ的漢譯。由於梵語字母(即一般傳統梵語語言學家所說的字母花圈varṇamālā)以a和ha為首尾,象徵起源和終結,像聖經裡希臘文的alpha和omega。而在悉曇學和佛教咒語裡,a代表佛教裡無生(anutpanna)的基本教理,a附上形象為兩點(:)的“涅槃點”(即梵語的送氣音)則衍生為aḥ;至於hūṃ則為咒語結束的慣用字母,像六字大明咒最後的字母一樣。
無獨有偶,就在附近龍泉庵旁,芳春院外的一個小亭前,筆者發現一個小塔,四面刻有悉曇字母,分別為aḥ、trāḥ、hrīḥ、hūṃ。四個字母首尾為“阿”和“哞”,中間則分別為虛空藏菩薩和阿彌陀佛的兩個種子字。實際上,這四個字加上vaṃ(大日如來)即是所謂的“五字真言”。
按照《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卷下《金剛吉祥大成就品》的說法,這五個種子字為“五字明王”。其誦法和儀軌略錄如下:“行者應畫五大金剛虛空藏。於一圓明中。等自身量畫之。於一圓中。更分為五。於中圓畫白色虛空藏。左手執鉤右手持寶。前圓中畫黃色虛空藏。左持鉤右執寶金剛。右圓中畫青色虛空藏。左執鉤右持三辦寶。放大光明。於後圓中畫赤色虛空藏。如前左持鉤右持大紅蓮華。左圓中畫黑紫色虛空藏。如前左持鉤右持寶羯磨。是名五大虛空藏求富貴法。若畫此像。於青色或金色絹上畫之。其菩薩衣服首冠瓔珞。皆依本色。跏趺坐。畫此像已。對於壇前。無問時方。但誦五字明一千萬遍。即得富貴成就。時時護摩。速獲大悉地次當說印相。”(大18.867.263中)。當然,《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所說的只是密宗經典裡的其中一種說法,空海在其著作裡對aḥ和hūṃ有更多密宗教理上的闡述,學界對其內容出處眾說紛紜,不過由於印度濕婆教對種子字和神祕語哲學的論著比佛教更為豐富和完整,所以佛教密教的部分學說源自古老的濕婆教文獻的可能性甚高。
當然,帶有密宗色彩的悉曇文字在禪宗寺院裡有跡可尋,反映空海最澄所傳的悉曇學在日本影響之深。然而,五字真言的悉曇塔為何在禪院出現,還有密宗法門如何與禪法共修,諸此問題則尚待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