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超級月圓之夜,月光照射大地,猶如白晝。來香港渡過了無數個月圓夜,也剛好此文為筆者第一百五十次投稿。一眨眼幾年過去了,覺得時間過得好快。有句話時常伴隨著筆者:「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聽似積極向上,然而真的談何容易。只好鼓勵自己說,且行且珍惜吧!可能天氣太過炎熱,腦子被曬得混混沌沌,時常缺氧當機。
最近與一位常年情緒處在負面的長者談話,每次與她交談,真的被她負面的想法惹得啼笑皆非。其出類拔萃的鑽牛角尖方式,真教人對她束手無策。國際事件、時事動態、生活瑣事,就連擺在餐桌上的食物,都可聽到她的極端另類看法。時常聽到他提到一位親戚,明明就有一份高尚的,救人於水深火熱的職業,兢兢業業多年,受盡上司的打壓、同事的排擠。她感慨說,這年頭做好事難,做好人更加難!筆者納悶問說,認識你多久,就聽多久你嘮叨此位親戚的遭遇。難道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都是他人的問題,自己本身沒有問題嗎?據筆者所知,未曾聞此人努力去改變人際關係,確也未見他積極於修福等事業,日子過得煩煩惱惱,連帶家人也跟著一塊質疑人生。
佛陀曾在經中勸喻,無論是對於世間的事業,或者出世間的修行,都應該趁早付出努力,以免為時已晚。這樣的提示,是記載在《雜阿含經》的一一六二經。當時佛陀與阿難清早外出托鉢,碰見一對已達耆年的夫婦,傴僂著背,好像鵠鳥,在黑暗的巷子裏,一個焚燒垃圾的地方,蹲坐靠在一起。仔細些可以發現,他們彼此互望的眼神中飽含情欲。佛陀告訴阿難,若將人的一生分成四個階段——少年、壯年、中年及老年。在以上的四個階段,若是他們於世間的工作,努力上進的勤求財物,以他們宿世福德,能在他們少年時,成為舍衛城中的首富,又或在狀年時,成為第二富有之人,乃至在中年或老年時,成為第三或第四富有之人。若他們能剔除鬚髮出家修行,在精進不懈下,他們能在少年時,證得阿羅漢果位;在他們壯年時,證得阿那含果位;或可在中年及老年時段,得到斯陀含乃至須陀洹等果位。
但是他們現在已邁入耆年,錯過了人生前四個階段,如今也體衰年老,諸根成熟,沒有錢財防身,更加沒有堪能性,入道修行得過人法。綜上敘述,佛陀以偈誦說到:
不行梵行故,不得年少財;思惟古昔事,眠地如曲弓。
不修於梵行,不得年少財;猶如老鵠鳥,守死於空池。
上文中,佛陀勸導人們,世間之事業又或出世的修行,都應該要趁早。不要等到年老體弱,只能如老鶴立在池邊上,希望魚兒自行跳上岸邊,供它食之。俗語說大江東去,浪淘盡;時光一去兮不復還,沒有人可以搭乘時光穿梭機回到過去,只能好好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