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化世圓滿,示寂入滅。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建設佛光淨土,心懷慈悲大願,委身利益眾生

2023年2月5日,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1927-2023)於下午5時,在佛光山傳燈樓開山寮化世圓滿,示寂入滅,享耆壽九十七歲。2月6日清晨時分,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在總本山大雄寶殿,集結全山僧信,宣佈此一消息。面對一代龍象人天眼滅,般若舟沉,大眾痛失依怙,同聲祈願大師能乘願再來。

佛光山於1967年開山,星雲大師在五十六年來一直以「弘揚人間佛教、建設佛光淨土」為宗風,努力推動這兩個弘法目標。「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是大師為佛光山訂立的四大宗旨,同時亦是人間佛教思想的實踐歷程。在大師帶領下,佛光山在全球創建三百餘所寺院,又在世界各地創辦了五所大學,招收佛光會員數百萬人,利益無數人。

星雲大師早期與青年們乘坐「輕便車」下鄉弘法

「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星雲大師1927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都縣,據大師憶述,故鄉江都是一個經濟落後,教育不興,民風純樸的鄉村小鎮。他的成長背景一般,既沒有顯赫的門第庇蔭,也沒有親戚幫助,而從小也沒有正式上過學堂。就在1937年他12歲時,中日因蘆溝橋事變爆發戰爭,日軍一路長驅直下,同年底攻陷南京。當時星雲大師的父親出外經商,生死未卜,失去音訊,於是他跟隨母親外出尋父。他倆始終沒有找到父親的下落,就在失望之餘,途經南京棲霞山寺,遇到監院志開上人,禮上人為師,披剃出家。三年後於棲霞山依若舜老和尚求授具足戒,祖庭為江蘇宜興大覺寺,法名悟徹,號今覺,後自號星雲。

1967年,大師於高雄大樹鄉麻竹園購得建寺用地,同年5月16日奠基,定名「佛光山」。
星雲大師在宜蘭首創花車遊行慶祝佛誕節,萬人空巷,轟動地方。

1949年,星雲大師從內地到台灣,先後於中壢圓光寺的台灣佛學院、苗栗大湖法雲寺、台灣佛教講習會等處弘法。1953年,大師任宜蘭雷音寺念佛會導師;1957年於台北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1964年建設高雄壽山寺,創辦壽山佛學院。 1967年,大師於高雄大樹鄉麻竹園購得建寺用地,同年5月16日奠基,定名「佛光山」。

大師弘法八十餘年,以地球人自居,教化宏廣,全世界跟隨出家之弟子逾二千人、全球信眾達數百萬,傳法法子百餘人。1975年佛光山大雄寶殿剛落成沒多久,台灣政府派大師代表佛教前往美國參加慶祝建國二百周年活動,他帶了二百多位團員參訪,眼界因此行而變得寬廣,覺得自己應該要為佛教的發展轟轟烈烈做一番事業。他於是立定志願「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要把佛法弘揚滿人間。大師在全球創建三百餘所寺院,如美國西來寺、澳洲南天寺、非洲南華寺、巴西如來寺等,皆為當地第一大寺,可謂真正實現了弘法五大洲的志願。

落實人間佛教,建設利他事業

星雲大師為了讓佛教實踐「從僧眾到信眾、從寺廟到社會、從自學到利他、從靜態到動態、從弟子到教師、從本土到世界」的理念,以順應時代潮流與需要,1991年成立中華佛光協會。1992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於美國洛杉磯正式成立,之後陸續於世界各地成立佛光會。

在教育方面,星雲大師常說,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只是在山中寺院裏讀經、禮佛、參禪、思惟的僧青年。「在那個戰火紛擾的時代,聽著那許多不懂教育的長老們,天南地北的講說著關於他們人事物的故事或叢林奇譚。」在這樣成長背景下,讓大師對社會正規的學校教育非常的羨慕和嚮往。為此大師先後創辦美國西來、台灣南華、佛光,澳洲南天及菲律賓光明等五所大學,並於全球創辦十六所佛教學院、二十七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五十多所中、小學和多所幼兒園等。

慈善福利方面,1970年起,佛光山相繼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會,又設立仁愛之家、雲水醫院、佛光診所等,育幼養老,扶弱濟貧。星雲大師同時致力文化傳播,例如指導監修《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1978年成立「佛光出版社」、1988年成立「佛光山文教基金會」;1997年創辦「香海文化」,同年設立「佛光衛星電視台」(後更名為「人間衛視」)。2000年《人間福報》創刊,成為第一份由佛教界發行的日報。大師一生著作等身,輯成《星雲大師全集》395冊出版發行,逾四千萬字,是大師以文字般若度眾的總集結,可謂人間佛教的寶典。

2月6日,佛光山傳燈樓舉行星雲大師法體真身封龕典禮。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擔任主法和尚。
大師的法體真身封龕,場面肅穆莊嚴。

一代龍象人天眼滅,大眾痛失依怙

2月6日,佛光山傳燈樓舉行星雲大師法體真身封龕典禮。僧信二眾在天色拂曉的清晨列隊跪接,整齊莊嚴的隊伍一路延至佛光山雲居樓,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退居和尚心定和尚、心培和尚擔任主法和尚,為大師的法體真身進行封龕,場面肅穆莊嚴。心保和尚表示,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我們做弟子的要秉承師志,不忘初心,弘法利生,以人間佛教為宗風,繼續弘揚正法。」他又開示,大師常勉勵徒眾要「為教增光,為己增榮」,因此弟子們應彼此共勉,「除了感謝大師恩德,更要以弘法利生為家業、為事業,才不會辜負師父對我們的期望。」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前副會長李焯芬教授(前排左三)發心護持佛光山弘法事業多年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前副會長李焯芬教授發心護持佛光山弘法事業多年,他說:「中國佛教近代的復興與發展,星雲大師居功至偉。他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懂的文字,把佛陀的智慧廣傳人間、並應用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去。」李教授亦曾這樣評價星雲大師:從歷史的角度看,大師無疑是帶領佛教走向復興、走向世界的一位巨人,他的貢獻將永載史冊。

前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因推動兩岸佛教交流,有緣與星雲大師交往甚多。大師生前的話,讓他感悟到大師「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希望共圓民族復興夢,虔誠善良的佛教徒的赤子之心」。

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理事嚴崔常敏居士指,大師一生度生無數,盡未來際廣度眾生,願力未完,誓不成佛。「本人自大師在台灣三重時,便因弘揚佛法,廣印佛經而結緣,迄今七十餘載,敬仰大師之為法弘願,利生忘己!因而僅隨不捨,七十年於茲未斷。」

「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星雲大師晚年多次中風,深受疾病所苦,經常進出醫院。不過他在病榻前仍心繫弘法。2014年4月17日晚上,大師在佛陀紀念館大覺堂,召集全山大眾發表預立的遺囑。遺囑在2013年寫成的,題為〈真誠的告白〉,現節選如下:

「我一生,沒有上過幾次街,買過東西;一生沒有存款,我的所有一切都是大眾的、都是佛光山的,一切都歸於常住、社會,所有徒眾也應該學習『將此身心奉給佛教』,做一個隨緣的人生。

「我沒有甚麼個人物質上的分配,說哪一塊錢分給你們,哪一塊房舍土地分給你們,也沒有哪一個人拿甚麼紀念品。你要,那麼多的書,隨便在哪裏都可以取得一本做為紀念;你不要,我有甚麼良言好話也沒有用。我只有人間佛教供你們學習,只有道場供你們護持。

「我這一生奉行『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的人生觀,凡我出家弟子,都應本諸出離心,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生活要求簡樸,不要積聚。過去三衣一具、頭陀十八物、衣單兩斤半,這許多優良傳統,都合乎戒律,都應該深思熟記。佛光弟子不私自募緣,不私自請託,不私置產業,不私造飲食,不私收徒眾,不私蓄金錢,不私建道場,不私交信者,大家都能這樣做到,佛光山的法脈會更加光耀永遠。所謂『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社會,功德歸於信徒』,大家應該好好奉行。

「我希望常住淨財要用於十方,不要保留,這才是佛光山未來的平安之道。除了道糧需要以外,如果還有淨財,一律都布施文化、教育、慈善。佛光山取之十方、施之十方,我們要濟助急難,關心鰥寡孤獨,或隨緣做些施捨予貧困民眾。因為災難、貧苦是人間的不幸,急難救助,這是理所當然要給予一些助緣。

「對於人生的最後,我沒有舍利子,各種繁文縟節一概全免,只要寫上簡單幾個字,或是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我想,這就是對我最好的懷念,也是我所衷心期盼。」

大師又說,法幢不容傾倒,慧燈不可熄滅。他的遺囑以「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作結,大師言之諄諄、意之殷殷,期願大家未來都能在人間佛教的大道上繼續精進,相互勉勵,共同為教珍重。

星雲大師的法體真身今日起在雲居樓一連七天,每天早上9時到下午5時開放信眾追思緬懷,並由傳燈會安排眾弟子二十四小時輪流守靈;圓寂讚頌典禮預定2月13日下周一上午9時,於佛光山雲居樓舉行。惟願大師早日乘願再來,普度有情,阿彌陀佛。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