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十九日(今年合陽曆10月14日)是觀音菩薩出家日,我們整理了這篇短文,以示紀念。
觀音菩薩又名為觀世音菩薩,亦有「施無畏」、「圓通大士」、「白衣大士」等稱號。觀音菩薩「尋聲救苦」,只要聽到眾生的求救聲音,便會示現不同身相,為其除去苦惱,給予安樂,故有「觀世音」之名。
根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觀音菩薩已於無量劫前成佛,號「正法明如來」,以慈心悲願倒駕慈航,再來娑婆世界,度化有緣眾生。
觀音菩薩的身像,究竟是男是女?《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記載,為了普度不同眾生,菩薩會示現不同形象:「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觀音菩薩為了弘法方便,可以變化性別和各種身分,或男身或女身。隨機應化,是菩薩行的特色。
那麼,為何觀音菩薩在人類中的應化中,現女身的較多?印順導師開示:「觀音菩薩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約這個意義說,他的應化,一方面是內在的悲心激發;一方面是哪一類的有情苦痛多,菩薩的現身應化就多。」
他解說,有史以來,女性所受的痛苦較多,因此觀音菩薩便會示現其類,而為其說法;此外,女眾的內心特性是慈忍柔和,如同母親對於兒女的愛,深重殷切,無微不至。將這種愛擴大為無私的大愛,即為菩薩的平等慈悲。「女眾內在具有了母親的特性,故以慈悲為特德的觀世音菩薩,即多應現女身。⋯⋯所以我們信仰觀世音,應如孩子敬仰母親一樣。能如此的誠切敬仰,如母子的心意感通,自能得觀世音菩薩的救護。」
延伸閱讀:
為何觀音信仰能跨越國籍、種族,發展傳承至今?永本法師、李世偉教授談觀音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