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持續的疫情與沉重的生活壓力,近年越來越多人出現情緒問題。有統計數字顯示,香港每七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患有情緒病﹔而根據政府統計處去年底發佈的資料,全港約有二萬五千名專業人士是精神病或情緒病患者,情況令人憂慮。
從事文字創作的演然,七、八年前也曾患上抑鬱症,不單情緒大受困擾,更完全失去生活動力,情況最嚴重時甚至對人產生恐懼。可幸的是,其後他在機緣巧合之下接觸到佛法,並藉著學佛修行成功走出困局,尋回人生的方向。
事業遭受重挫 情緒陷入低谷
回看過去數十年的人生,演然坦言,前半段可謂一帆風順,正因如此,當他的事業遭遇挫折,理想瀕臨幻滅時,情緒也不由自主地逐漸失控。「回想當年,我無驚無險就順利考進香港大學,畢業後加入了一家跨國出版集團,工作不足兩年已晉升為編輯部主管,連當時的老闆也說是前無古人的創舉。」
他回憶道﹕「我在這家出版社工作了九年,自覺一切都很順利,男人最想擁有的汽車和物業,輕而易舉地我全都擁有了。也許一切來得太易,加上公司希望我修讀工商管理課程,以便晉身高級管理層,於是我開始反思應否留在這裡發展我的事業。幾經思量,我發覺自己喜歡的始終是文化藝術,行政和管理工作並不適合我。」
演然直認當時年少氣盛,對自己充滿信心,所以最終決定放棄高薪厚職,闖進編劇界尋覓理想。只是,現實與夢想永遠存在距離,不管他如何用心學習、如何努力付出,結果還是不似預期。「影視圈是非常複雜的,當你由零開始從低做起,就要放下一切身段,畢竟我是學院派,不明白內裏的運作。儘管花了十多年時間去拼搏,卻越做越失落,加上收入低微,又誤交損友,自覺人生不斷向下沉,心情就變得鬱結,所有負面情緒一下子全部湧現。」
由於看不到出路,演然變得越漸消沉,不但失去鬥志,更開始孤立自己。「病情最嚴重時,我會無緣無故產生恐懼,不願跟人接觸。我甚至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很醜惡,對人可謂信心全失,連家人朋友都不想見,也沒有主動向人求助。」他補充說﹕「那時候有一種很強的無力感,一顆心時時刻刻都無法安定,只感到身心都很痛苦。眼見這種情況,惟有去看精神科醫生,但我深知精神科藥物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要徹底療癒這個病,還得另覓良方。」
憑藉佛法指引 人生漸露曙光
也許是與佛有緣,演然某天在網上看到一位患情緒病二十多年的美國女士分享她通過學佛重獲新生的體驗,頓覺黑暗的人生終見曙光,於是開始接觸佛法。「當時我對佛學毫無認識,但從這位女士的文章之中,我接收到一個非常清晰的訊息﹕佛法能救治患抑鬱症的人。」
自此,演然不斷上網瀏覽與佛學有關的資訊,更先後報讀了法鼓山香港道場與法藏寺的佛學課程,逐步學習佛法。「學習過程中,我感覺到人生開始重現生機,像是尋回自己的路向。很多時候,聖嚴法師簡簡單單的一兩句自在語,對我已有很大啟發,促使我作出更多反思。漸漸地,我發覺接觸佛法真的有很多得著, 而隨著這些得著不斷累積,心境也會向好的方向不斷調整。
「抑鬱症患者的思維常處於一種動亂狀態,當你不斷胡思亂想,內心就無法安定。佛法有助我們覺察情緒的生滅,然後再學習怎去處理。破無明,智慧才會生起,當我們的心安定下來,煩惱和妄念自然會慢慢消失。」演然闡釋道﹕「學佛能讓我們了解生命的本質,明白自己的問題,繼而產生內在的力量去療癒自己,這才是從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
除了破無明,生智慧,演然更感恩法鼓山的法師和佛友讓他重拾對人的信心。「病情嚴重的那段日子,我覺得每個人背後都懷有邪惡的目的,人人都想加害於我,直至走進法鼓山道場,我才發覺這世界原來還有好人,自己亦無須再有任何戒備。正是這份坦然自在的感覺,讓我重燃希望,對人也恢復了信心。」
演然表示,整個療癒過程其實經歷了很長時間,儘管有法師的啟導與佛友的支持,但最後能否擺脫心魔,還須靠自己。「學佛後,我開始懂得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通過這樣的思考,我最終都能夠找到答案。以前我總覺自己是個大好人,人生路理應暢通無阻,但正因為我全無機心,所以很容易被人利用,歸根究柢,問題皆出於自己身上。佛學著實承載著許多智慧,因此我也越來越喜歡親近佛法。」
深信因緣果報 學懂放下自在
為了進一步探究佛學的義理,演然於2016年皈依成為佛弟子,翌年更報讀了香港大學的佛學碩士課程,在學佛的路上不斷求進。「經過不斷學習和思考,我的人生觀也出現了很大改變。過往我覺得佛教所說的因果是迷信,現在卻深信不疑。一切都是因緣業力果報,今生所遇的人以至所受的苦,都是自作自受,當你看通了這一點,心境就會變得豁然開朗,不會再抱怨家人對你關愛不足,更學懂如何微笑地感謝曾經深深傷害過你的人。」
縱觀過去幾年的學佛體驗,演然認為最大的得著是讓他認識自己、戰勝自己。「我們總以為很了解自己,卻不知道自身有很多盲點。學佛讓我得以重新認識自己,從而降服八萬四千煩惱魔軍,慢慢地朝著解脫自在的方向前進。惟有認識自己,才會學懂放下﹔放下了,才會覺得自在。」他續說﹕「曾經一度放棄理想,逃避世界,幸得佛法指引,我終於找回自信,並以喜樂的心情再次在文藝創作的路上奔馳。」
近年,演然更學習繪畫佛畫,陶冶性情之餘,同樣獲益良多。「我自小就愛繪畫,但投身社會工作後,已甚少拿起畫筆。由於學佛的緣故,近年我看到很多佛畫,覺得很美,於是就報讀了一個敦煌佛畫課程,閒來更會在家練習,也會跟同學互相交流。繪畫佛畫讓我對佛教加深了認識,因為佛像的每個姿勢、每個表情、每個手印,背後都有不同的意思,我可以邊畫邊學,自覺非常有趣。」
「對我而言,繪畫佛畫也是一種修行,因為你必須專心一意,一筆一畫都要聚精會神,假如心浮氣躁,就無法控制你的毛筆。相反,當內心安定平靜,你會感到每一筆、每一畫都是一條通往佛法之路,筆杆不會左搖右擺,一顆心也不會四處遊蕩。過程中,你會處於一種無我的狀態,從中得到很大的喜悅。」他笑著說。
演然不諱言,假如當初沒有學佛,他可能已變成一個只靠藥物控制病情的精神病人,甚至早就放棄了自己。既然佛法帶他走出了抑鬱症陰霾,他也希望藉著自身的體驗,幫助一些對人生仍感到迷惘的人。「佛教常說『自度度他』,我已走出第一步,釋除了抑鬱症的困擾,那麼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幫助別人。這幾年我一直替佛門網撰寫專欄文章,分享佛學禪理與學佛體驗,甚至創作小說和舞台劇本時,亦會有意無意地滲入一些佛學元素,這也是法布施的一種。
「我覺得文字的影響力是很大的,當初我也是看了那位美國女士的分享,才會接觸佛法。說不定在世界某個角落也有個失意的人,因為看了我的文章而有所領悟,得以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