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上文據說是清順治帝所作的讚僧詩。有人可能誤會僧人的日子過得十分悠閒寫意。事實上,一位認真的僧人除了捨棄世俗享受,過著簡樸的生活外,每天還要忙於學習、修持、服務大眾,並不輕鬆,故古德謂:「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所能為。」即使世間事業上卓有成就的將相之才,也不一定能忍受出家的刻苦。
又有一些人以為誰都能隨便出家,出了家可以甚麼都不管,其實不然。漢傳、南傳共通的經律均說出家需得父母允許,而且出家後也要繼續孝順雙親。
佛門重孝 錙素同遵
《中阿含經‧佛說護國經》記佛語「父母不聽,不得出家。」《十誦律》亦載:「父母不放,不得與出家。」《四分律》曰:「佛言若父母不聽,如來不聽出家。」因此,南傳剃度出家、傳授沙彌戒的儀式中,包含出家者辭別雙親,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並慈悲允許出家,祈願父母壽康;以及由父母交付袈裟與僧人日用器具給兒子的環節。
由於佛教極重視孝道,故弟子不論出家與否,均必須侍奉雙親。佛陀本人出家後也曾回鄉度化父王及親族,並嘗前往三十三天為母說法;目犍連尊者千方百計救度墮落餓鬼道的母親;地藏菩薩因地時更深入地獄救母。《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五分律》中,佛陀教令「從今聽諸比丘盡心盡壽供養父母,若不供養得重罪。」《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也說:「假令出家,於父母處,應須供給。」
某些華人覺得僧人不孝,一方面是受電視、電影誤導;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中國傳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事實上,沒有子嗣是否不孝,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即有不同看法,並非絕對。現代都市人即使不信佛、不出家,也有很多選擇不生育的,故不能以此為由批評僧侶。
出家乃一大鍛鍊
弘法精舍每年都舉辦短期出家,讓有興趣人士體驗一下僧伽生活,更深入地修學佛法。2012年的活動於12月22日至30日舉行,共18位善信參與。18位「沙彌」如法受戒後,每天晚上十一時就寢、清晨五時起床,跟隨法護法師及諸師反覆修習坐禪、行禪、慈心禪,唸誦巴利文經典,並依南傳傳統過午不食。日日如是,沒有娛樂、沒有消遣。其中一天,更赤腳步行於九龍城區,托缽乞食。這種生活對參加者的身心都是一種鍛鍊,具足毅力、恆心,才能堅持下去並從中受益。
活動圓滿後,眾「沙彌」捨戒還俗。筆者與其中三位參加者:(巴利文法號)Sariputta、Visuddhi、Sodhana談過。
身為醫生的Sariputta,經常面對生老病死,覺得佛教對人生的透視很合乎其所見所聞,而且佛教又能提出有效的離苦方法,故發心學佛。他之前已看過一些佛書,但覺得僅有知識而體驗不足,就像在看藥物說明書而非服藥,故來參加短期出家。是次活動讓他有機會實踐佛法,把佛法化為一種生活方式,對自己改變很大,例如學懂放下、不糾結,明白無須對任何是非對錯都追究到底。這對其現實生活亦有裨益。
問到短期出家過程中哪方面最辛苦,他表示最辛苦的是來自個人。他以前不曾坐禪,活動期間卻每天坐禪,雙腿坐得很痛,而心裡面也會想起外面的事情和壓力,他盡力以法護法師所教的觀呼吸技巧克服雜念,若心隨念頭走了即盡快拉回來。這種減壓方法,日常生活中也能派上用場。
第二次短期出家的Visuddhi,最初想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找些課程進修,當時被一個名為「頓悟人生」的課程名字吸引而報讀。該課程由佛光山法師教授四聖諦、八正道等,他聽後覺得這些道理很偉大。他本身對人生也有些疑問,例如為何自己活在世上、應該做甚麼等。他曾就讀其他宗教背景的學校,其他宗教不能解答其問題,但他在佛教中找到答案。
他兩度參加短期出家,是因為有意長期出家,打算先磨練一下心智。他覺得短期出家不僅能近距離跟僧人學習,參加者之間也能學懂互相尊重、包容,調伏自心不為外境所轉。
讓他感受最深刻的,是到九龍城托缽時,生活不富裕的人也虔誠地供養他們。自己沒甚麼德行應供,善信也知道自己只是「短期沙彌」,後者純粹是出於尊重佛法、尊重僧伽,覺得出家人是佛陀的使者而獻供,這令他十分感動。
年輕的Sodhana則希望從佛法中學懂管理情緒、認識自己,於紛亂的社會裡面保持內心平和,甚至把這種平和散播出去。他表示,短期出家期間透過行禪、坐禪所獲得的平靜,是俗世難求的。而他托缽時,看見善信忍受痛楚、長跪獻供(很多人在托缽隊伍未到前已跪著),為其堅持與付出所感動。
Sodhana同時是弘法精舍「領袖才能與溝通技巧培訓課程」學員。他自述過去只知讀書、工作,畢業時發現該課程的宣傳海報,覺得是一個思考人生方向、使命,追求心靈成長的好機會,於是就報讀了。他希望下年再參加短期出家,將來能為佛教出一分力。
出家一日 利益無窮
三位受訪者都說,弘法精舍的衣食住行均安排得很好,讓他們沒有真正的出家人那麼辛苦。然而,從上文可見,即使是短期出家,也是一次磨練心志、淨化心靈、啟迪心性的豐富旅程。
再者,僅僅短期出家,功德已不可思議。《出家功德經》云:「於此一日一夜清淨出家故,此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二十劫中常受生死世間之樂。最後人中,生福樂家。壯年已過,諸根熟時,畏於生、老、病、死、苦故,出家持戒,成辟支佛。」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曰:「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百萬劫不墮惡趣,常生善處,受勝妙樂,遇善知識,永不退轉,得值諸佛,授菩提記。」
有人聽說男性一生限出家、還俗七次,女性更只得一次,故不敢隨便參與短期出家。其實律典所指乃受比丘戒及比丘尼戒的次數限制,短期出家所授的是沙彌戒、沙彌尼戒,次數不限。因此,2013年底弘法精舍再次舉辦男眾短期出家;或4月中舉行專為女眾而設的同類活動時,大家可以毫無顧慮地來挑戰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