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劇場裡迴盪著富含蘊味的敲磬聲,整個場面震懾著每一位觀眾。念建築系出身的胡恩威導演善用舞台的空間,營造出極具層次感、璀璨金光閃閃的佛境……筆者回憶起2008年觀賞舞台劇《華嚴經2.0心如工畫師》的畫面,感覺仍然懾心。
「普賢行願品」讓內容更完整
跨越宗教和藝術界的多媒體舞台劇《華嚴經》由香港活躍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主辦及製作,繼2007年於香港首演後,於2008年推出重新編排的《華嚴經2.0心如工畫師》,並將於今年12月再次上演《華嚴經3.0普賢行願品》。
新版從「普賢行願品」出發,在演出和音樂上作出新的編排,「這次《華嚴經》演出的形式和上次《2.0心如工畫師》差不多,衍空法師提出在內容上想再強調『普賢行願品』,因為兩者的關係很密切,把『普賢行願品』的理念融入在唱誦之中,令內容更完整。」進念聯合創作總監、《華嚴經》舞台劇設計及編導胡恩威先生說。
佛經是個立體的經驗
最初為什麼會想以《華嚴經》創作一齣舞台劇﹖胡恩威說︰「佛經有趣的地方在於它可以是一個很立體的經驗,不單止是文字上的內容,還可以是一幅圖畫和聲音,能作唱誦和抄寫。《華嚴經》內講述法會和唱誦的部分對我有很大啓發,《華嚴經》本身就有很多很豐富的藝術素材,可以用多媒體形式轉化到舞台上,例如提到佛境的光和華嚴字母唱誦等。」胡恩威認為,透過藝術的形式去理解佛法會比文字更容易︰「用另一些方法去感覺《華嚴經》,很可能會有另一種體會。」
承襲過去的嚴謹作風,《華嚴經3.0普賢行願品》仍舊請來衍空法師和僧徹法師作創作顧問,更邀得十幾位僧人參與舞台劇演出華嚴字母的唱誦部分,胡恩威說︰「我們用了很多新的舞台技術,以抽象的藝術手法呈現一個法會。」僧徹法師更為此給劇組講解佛教唱誦、寺院和暮鼓晨鐘的意涵,胡恩威表示︰「和法師的Crossover(跨界別交流合作)是很重要的,他們本身對佛教有很深的理解和一定的修為——這種修為是很難用言語表達的,只要法師走出來就有感覺到那種磁場。」
持開放態度用心感受
這其實是法會還是一個舞台劇﹖胡恩威認為這種曖昧性正是《華嚴經》最值得玩味之處︰「其實如何去演繹《華嚴經》還有很多可能性,我們只是做了其中一個可能性。當初創作此劇時,希望非佛教徒也能體會《華嚴經》的意境。大家無須讀過《華嚴經》,只要抱著一個很開放的態度去觀賞這個表演就可以了,純粹當一個藝術的觀賞經驗,不一定需要去明白它,只需要感受它。」也有台灣的觀眾反映看《華嚴經》舞台劇的當中睡著了,「這當然好,只有在很放鬆的狀態你才能睡著嘛。」胡恩威笑說。
從磬聲中禪修
「相比起外國的古典音樂如巴哈樂曲對旋律的著重,佛教的唱誦傾向更為內在一些,這兩者各有優美的地方。」胡恩威認為,華嚴字母的唱誦聽起來旋律好像沒什麼變化,但其實唱出來的音色有很豐富的層次︰「光聽僧徹師唱華嚴字母已是一種享受,佛教的唱誦不著重旋律,反而是要求你用心投入唱誦當中。劇中很多時候要敲打法磬,當你留心的聽,會發現那一下磬聲的迴盪可以縈繞很久很久,當你專注其中,從中找回自己的感覺,那已經是一種禪修了。」
《華嚴經3.0之普賢行願品》
主辦及製作:進念.二十面體
日期及時間︰12-14/12/2013 (Thu, Fri, Sat) 8:15pm
14/12/2013 (Sat) 3pm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務查詢︰27349009
伸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