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一)

一生補處 

彌勒,梵文Maitreya,印度婆羅門十八姓氏之一,玄奘法師譯為「梅呾利耶」。Maitreya的字根源自Maitrī(慈愛),因此亦有意譯為「慈氏」。彌勒出身婆羅門,是南印度大婆羅門之子,其父親善淨通曉梵文及四部吠陀。彌勒先受教於婆羅門學者波婆離(有說此人為彌勒之舅)門下,後來受師派遣前往釋迦佛處學習,並皈依佛陀,成為佛弟子。 

彌勒與其他佛弟子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他曾被釋迦佛授記為未來佛。「授記」(vyākaraṇa),原為佛說法之一種形式,有區別、分析、說明、解答等意思,本來是指分析教說,或用問答的方式解說教理,後來則轉指佛陀對弟子將來所證果位或成佛的預言。如同釋迦牟尼於過去世得燃燈佛授記成佛,彌勒亦被釋迦佛授記為未來佛,《中含經》有這樣的記載: 

佛告諸比丘:「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有佛,名彌勒如來……猶如我今已成如來……彼當說法……猶如我今說法……彼當廣演流布梵行……猶如我今廣演流布梵行……彼當有無量百千比丘眾,猶如我今無量百千比丘眾。」[1]

從佛教早期經典已經可以看到,彌勒受到釋迦佛授記,將於未來,自兜率天下生人間,於龍華樹下成佛。如同經文所述,彌勒象徵著的是佛教正法的延續與流布,也是未來佛弟子皈依的對象。基於「繼承釋迦佛之佛位」的這種觀念,逐漸形成了後來的佛弟子們對彌勒的崇敬與信仰。 

雖然彌勒現在還未成佛,但當他盡此「一生」,就能「補」到佛「處」,故彌勒也被稱為「一生補處」(eka-jāti-pratibaddha,原為「最後之輪迴者」之義,即「經過此生,來生定可在人間成佛」的意思)菩薩。佛教認為,當一位菩薩的修行即將圓滿,距離成佛只差一步的時候,該菩薩必須先上升至兜率天,當成佛的時機因緣成熟時,便會下生到人間,出家修行,悟道說法,度化眾生。 

那麼,為甚麼一生補處菩薩在成佛之前都要待在兜率天呢?據《佛本行集經‧上託兜率品》所說: 

而其一生補處菩薩,多必往生兜率陀天,心生歡喜,智慧滿足。何以故?在下諸天,多有放逸,上界諸天,禪定力多,寂定軟弱,不求於生,以受樂故,又復不為一切眾生生慈悲故。菩薩不然,但為教化諸眾生故,生兜率天。下界諸天為聽法故,上兜率天,聽受於法;上界諸天復為法故,亦有下來兜率陀天,聽受於法。[2]

一生補處菩薩所處的兜率天,相對於低層的天界,不會「多有放逸」;相對於高層的天界,不會因為顧著享受自身禪定之樂而「不求於生」、「不為一切眾生生慈悲」。一生補處菩薩之所以往生兜率天,主要是為了「教化諸眾生」,為諸天說法,使其受益。 

除此之外,部派佛教時期的重要論書《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78)亦對一生補處菩薩為何生在兜率天而不生在其他天界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說法。 

兜率天 

據《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天(deva),音譯為提婆,意譯又作天界、天道、天有、天趣等詞。指六道之中,業報最殊勝的眾生,或指其所居住的世界。梵語「deva」,是div(意為放光)的名詞形,有「天上者」或「尊貴者」的意思。通常用來指稱天界眾生,或常人所謂的神祇,或指彼等所居住的處所。然而,具有大福報的畜牲或鬼,都可以是天界的一員。[3]

欲界的天共有六層,依低層至高層,分別為:1.四天王天、2.忉利天、3.夜摩天、4.兜率天、5.化樂天、6.他化自在天,合稱為「六欲天」。「欲界」,即是指生存在此界的有情識的生命體,仍然有食欲、睡眠欲、淫欲等諸欲。因此,六欲天的眾生仍有欲樂。 

兜率天,梵文Tuṣita,或稱「兜率陀天」,玄奘法師譯做「覩史多天」,意譯為「喜足天」、「知足天」,謂於五欲境(色、聲、香、味、觸)知止滿足,是欲界的第四層天。 

兜率天的物理位置,據《佛說立世阿毘曇論》所說,是在「從剡浮提向上三億二萬由旬」[4]。「剡浮提」(Jambudvīpa),又譯為「閻浮提」、「南贍部洲」,為佛教傳說中的世界四大部洲之一,是我們人類現在所居住的世界。「由旬」(yojana)是古代印度計算長度、距離的單位,至於一由旬有多遠?學者間有不同意見,並未有統一的看法。有人根據《佛說立世阿毘曇論》推算出兜率天的位置是在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約五倍之處。總之,這是對兜率天的物理位置所作出的說明。 

兜率天可分為外院與內院。外院是一般兜率天人的天宮;內院是一生補處彌勒菩薩目前居住和教導佛法的地方。 

關於兜率天的環境及整體結構,窺基法師的《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贊》有詳盡的解說。 


至內院的兩則記述 

據說,近代高僧虛雲和尚(生年不明—1959)[5]曾到過兜率內院聽彌勒說法,並命人記錄了當時的情況:[6]

余頃夢至兜率內院,莊嚴瑰麗,非世間有。見彌勒菩薩,在座上說法,聽者至眾,其中有十餘人,係宿識者:即江西海會寺志善和尚、天臺山融鏡法師、岐山恆誌公、百歲宮寶悟和尚、寶華山聖心和尚、讀體律師、金山觀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余合掌致敬,彼等指余坐東邊頭序第三空位,阿難尊者當維那,與余座靠近。 

聽彌勒菩薩講「唯心識定」未竟,彌勒指謂余曰:「你回去!」  

余曰:「弟子業障深重,不願回去了。」 

彌勒曰:「你業緣未了,必須回去,以後再來!」並示偈曰……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1546—1623)亦有類似的經驗,也是在夢中到過兜率內院聽彌勒說法:[7]

予年三十三……又一夕,夢自身履空上昇,高高無極,落下則見十方迥無所有,唯地平如鏡,琉璃瑩徹,遠望唯一廣大樓閣,閣量如空,閣中盡世間所有人物事業,乃至最小市井鄙事,皆包其中,往來無外。閣中設一高座,紫赤燄色,予心謂金剛寶座,其閣莊嚴,妙嚴不可思議。予歡喜欲近,心中思惟:「如何清淨界中有此雜穢耶?」纔作此念,其閣即遠;尋復自思曰:「淨穢自我心生耳。」其閣即近。 

頃之,見座前侍列眾僧,身量高大,端嚴無比。忽有一少年比丘,從座後出,捧經一卷而下,授予曰:「和尚即說此經,特命授汝。」予接之,展視乃金書梵字不識也,遂懷之。因問和尚為誰,曰:「彌勒。」予喜,隨比丘而上,至閣陛,瞑目斂念而立。忽聞磬聲,開目視之,則見彌勒已登座矣。予即瞻禮,仰視其面,晃耀紫金色,世無可比者。禮畢,自念今者特為我說,則我為當機。遂長跪取卷展之,聞其說曰……及覺,恍然言猶在耳也。自此識智之分,了然心目矣,且知所至,乃兜率天彌勒樓閣耳。 

以上是兩位高僧的經驗記述。事實上,從人間上升兜率天親見彌勒說法的事例並不罕見(更多的例子可以參考清代弘贊輯錄的《兜率龜鏡集》),尤其在公元四、五世紀,罽賓(Kaśmīra,玄奘譯「迦濕彌羅」,位於印度北部)一帶的瑜伽師,透過禪定上升兜率向彌勒決疑請益的情況極為普遍。 


親見彌勒的三種途徑 

若我們想親自拜見彌勒菩薩,問法決疑,受學佛法,有甚麼方法呢?可以透過以下的途徑: 

(1)「待見彌勒」,即是留下肉身,等待彌勒菩薩降生人間。相傳[8]釋迦佛的大弟子迦葉尊者,身藏雞足山(Kukuta Padagiri,在現今印度比哈爾邦一帶)入定,待彌勒下生,把釋迦佛的衣鉢交給彌勒佛。這是待見彌勒之一例。除此之外,據傳中觀學派的清辨及日本真言宗的空海,亦同樣以留下肉身的方式來待見彌勒。 

然而,我們尚須經歷長久的時間(一般的說法是約五億七千六百萬年),彌勒才下生人間,因此,比較快一點親見彌勒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2)「願生兜率」,即是深切希望今期生命結束後,能夠上生兜率內院,聽法受學,乃至彌勒下生人間時,跟隨他一起下生,廣作佛事。正如玄奘法師的臨終遺言所示:「願以所修福慧迴施有情,共諸有情同生覩史多天彌勒內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願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願生兜率,是親見彌勒的另一種途徑。 

又或者,可以學習瑜伽師的方法: 

(3)「定觀彌勒」,即是透過禪定的力量觀見彌勒,亦即修習觀佛三昧(或稱「見佛三昧」)。這是瑜伽師以現世的肉身得見彌勒的方法。 

以上三種親見彌勒的途徑,第一種「待見彌勒」姑且不論,從佛教各類文獻記載來看,「願生兜率」與「定觀彌勒」都是歷代高僧大德所用的方法,經論中不但載有清晰具體的修學指引,並且切實可行。因此,下一次將為大家說明一下「願生兜率」與「定觀彌勒」這兩種親見彌勒的方法。 


延伸閱讀 
李嘉偉的其他文章,請按這個網頁 


[1] CBETA 2019.Q3, T01, no. 26, p. 510b24-c10。

[2] CBETA 2019.Q3, T03, no. 190, p. 676b18-25。

[3] 見印順法師,《佛法概論》第三章第二節〈莫辜負此人生〉:
https://yinshun-edu.org.tw/zh-hant/Master_yinshun/y08_03_02

[4] CBETA 2019.Q3, T32, no. 1644, p. 199a6-7。

[5] 可參見:王見川,〈還「虛雲」一個本來面目:他的年紀與事蹟新論〉,《圓光佛學學報》2008-06,第13期 ,圓光佛學研究所。 

[6] 《虛雲和尚年譜》,http://book.bfnn.org/books2/1184.htm

[7] 《憨山老人夢遊集》,CBETA,X73, no. 1456。

[8] 見《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六、《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四十、《大唐西域記》卷九,等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