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將至,各形各色的鮮花、人造花陳列在商場、花市和街頭巷尾的小檔裏。眼見鮮紅嫩綠的花瓣,鼻聞裊裊入識的清淡花香,想起友輩中,不乏惜花、迷花、癡花之人。問她們為什花朵如此醉人 ? 色彩、美觀、開心都是他們的三大答案 ! 真的不能輕看纖弱的花瓣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攝人力量。
古人賞花,舒心明志
中國古代詩人皆以賞花為雅興、以花奔的形、色、香、味等屬性來隱喻人格的高尚,如:菊為清雅,梅是耐寒,水仙喻為飄逸,牡丹相帶貴氣,杜鵑托寄相思,蓮表彰君子。記憶中李商隱一百首詠物詩中,竟有三十二首為詠花之作,在古人的體會中,花是他們言情達志的對象,此一借花述意的心懷,就有了 「花能解語」的佳句。不過,以詠花述志之餘,亦有流露落寞情懷之句,如:殘花寥落、落花啼哭、花橫雨泣等。
其實,花本無語獨自存,花之能解語,無非是觀者種種心念的自作。
花能解語皆自作
古人以接觸大自然來調和身心,以詠物舒心活意。現代人生活繁忙,人際關係互動頻繁,環境擠迫,容易生起矛盾、對抗和不安,怎麼辦?
曾參加一項藝術治療導師訓練課程,其中一個活動讓參加者處身大自然,在翻土、播種、灑水的栽植過程中,感受植物的能量和觀察內心的狀態,從回顧過往的生活經驗,在七情六慾的困擾中超越出來。課堂中,心底的怪獸排隊列陣輪流上場,憑著觀察、內省來逐個接受、面對、分析、拆解、釋放和安頓身心。
由形相之花到超越之花
走筆至此,心念轉由世間之花相,推念到出世間之花果,記憶中,《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談到香花供佛,能得到十種功德:一、處世如花;二、身無臭穢;三、福香戒香,遍諸方所;四、隨所生處,鼻根不壞;五、超勝世間,為眾歸仰;六、身常香潔;七、愛樂正法,受持讀誦;八、具大福報;九、命終生天;十、速證涅槃。讀來令人生起一種宗教情懷,更有點兒從困惱中走出來的解脫自在感。
大自然中各式各樣的形相,花卉世界中的沉默說法,看它含苞待放時的意亂情迷、成熟時的強壯驕矜、垂暮時如風中飄柳,「花本無相,花亦無常」,善用不同階段所蘊藏的能量。新春當前,自願由此動身動心賞花去。觀賞花姿或花前供佛,不過是一場領悟萬物本然的大劇場。或許,「以花供佛」的密意是「如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