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浮圖之思:讓緬甸行帶我覺大地恩情

三小時多的航程,抵達仰光機場,已是當地時間早上五時三十分,機場外襲來的攝氏38度氣溫,令衣衫濕透。

所謂因何遠道行?有人為公務、為探親、為減壓、為增廣見聞,百種理由引出各式各樣的旅行模式。

海拔1,000公尺上的茵萊湖(Inle Lake)

清晨五時三十分,獨自漫步在湖畔旅館的木廊道,回味昨夜由遠處傳來的誦經聲,半圓渾的太陽在眼前漸漸亮起,漫天紅光,如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為苦難眾生燃亮生命的能量,在光影漸染為一片藍空之前,驟然想起多年來的愚昧,心中趕快借光減暗。

早餐過後,乘坐機動快艇遊覽兩岸的建築物:鄂杯喬寺(Nga Phe Kyaung Monastery,一般稱作「貓寺」)、五佛寺(Phaung Daw Oo Pagoda)、瑞楊比亞寺(Shwe Yan Pyay Monastery)、瓦瑪村(Ywe-Ma Floating Market)、水上市場等。

烈日上空的群鳥,時聚時散的叫聲和飛行形態;浮草飄過縱橫交錯的水道;穿梭在時清時濁湖面上的漁船;兩岸豎立的寺院和佛塔;樸實的湖上房屋、市集,緬甸境內第二大淡水湖的種種景觀,帶來我們領會都市以外的人生價值和生活模式。

風沙暴中的蒲甘佛塔(Bagan Pagodas)

被稱為緬甸文化發源地的蒲甘,位於緬甸中部,四千多座佛塔散佈區內。抵達時已是黃昏時份,導遊小姐趁日落前囑咐司機直駛向其中一個佛塔,好讓我們拍攝一望無際、躺臥在黃昏的古蹟景色。

翌日,再遊Khay Min Gha佛塔,剛踏出塔時,天色驟黑,眨眼間,一大陣沙粒橫掃面來,原來是高溫下形成的風沙暴,聚塵成暴的此時此境,讓不常被大自然洗禮的我們,來個驚嚇場景,大家不約而同感嘆說:「無常呀!」導遊笑著補充說:「常見呢!」其實,由曼德勒(Mandalay)飛往蒲甘約二十餘分鐘的航程,為穿越強烈氣流,飛機高速前航,形成急遽上升下落的感覺,心想生命如箭在弦上,未知飛向何方?下機後,鬆一口氣之餘,大家都說,急速升降的當下驚懼,除了神、佛菩薩,別無他念!

聳立海拔1,102公尺高山崖壁的大金石(Golden Rock Pagoda)

由仰光乘坐六至七個小時的車程,在勃固(Bago)下車轉乘無篷卡車四十五分鐘上山,才到達大金石區,區內有數間酒店、民宿旅館、商店和食店。

剛抵步時,遠望懸掛在空中的金石,它似倒不倒的形態,確實有種超脫塵囂的宗教感懷。

入黑後的金石,在照明燈下格外輝煌,不少遊人仍在石前留宿、誦經、禮拜、打坐,還在石上貼滿金箔,認為可以消除業障。可惜的是接近金石前設有關卡,男的進入前須搜身,而且禁止女性入內。

月夜之中,慢步在山路上,遙望漆黑中一堆光耀,夜風吹拂中的我,為甚麼生起似暖似涼的感覺?

回家了!

古時賢人智士、高僧大德的雲遊風範,意味的是甚麼?現代人的旅遊態度又是甚麼?

多次的旅遊經驗,不過是一次借來的時間,讓我從慣常的規律中走出來,或從動態的世間行旅中激發心靈,向養育眾生的大地迴向感恩之情;終於明白,佛在我心不外求的道理,聖嚴法師的「認清世間一切現象都是無常的事實,就能完成內心世界的真正平安」,隱隱作訓!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99%b3%e6%83%a0%e8%8a%ac/" title="Posts by 陳惠芬"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陳惠芬</a>

資深社工,哲學系碩士,讀書會及禪藝帶領人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