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一位在伯利恆土生土長的佛教徒──排除萬難,發心弘法

在巴勒斯坦地區生活的佛教徒,他們有甚麼遭遇和感受呢?

按照《聖經》記載,巴勒斯坦的伯利恆是耶穌的出生地,也是基督教的發源地之一。不過,在基督教色彩這樣濃厚的地方,也有佛教徒存在。這位佛教徒最近接受西方一個佛教網站訪問,但是因為恐怕受到逼害,他沒有公開姓名,也不願拍照。

這位佛教徒現年三十歲,在伯利恆出生,目前仍居住在那裏。他自幼受基督教薰陶,並且在伯利恆聖經學院(Bethlehem Bible College)獲得神學及聖經學學位,又曾在當地教堂教授主日學和《聖經》。

他因為要做關於各種宗教的研究,開始接觸佛法。他發現,佛陀和耶穌的教導,例如愛與和平的實踐,有很多共通之處。他在研讀《聖經》和《可蘭經》時,感覺到有些地方未能切合他的追尋。因此,他尋求其他思想上的出路,開始研習佛法。

要在伯利恆修習佛法並不容易,他根本買不到相關的書本,研習的資料都來自網上。他讀過的佛教書籍,大部分都是網上的英文電子書,包括格西格桑嘉措(Geshe Kelsang Gyatso)的《解決人生問題》,以及宗薩欽哲仁波切(Dzongsar Khyentse Rinpoche)的《近乎佛教徒》。更大的問題是,據他所知,好像從來沒有任何法師或僧侶到過伯利恆,可以解答修習者的疑難。他指出,在特拉維夫和加利利有一些法師,但由於他是巴勒斯坦人,不獲准前往那些地方。因此,在伯利恆修習佛法,殊不容易。

令他感到更困難的,是在巴勒斯坦信奉佛教會被人視為異類,投以奇異目光。最初他的家人和朋友也不接受,經過多番解釋,再向親友講述自己學到的佛法,才獲得接受,但是他也失去了一些朋友,甚至因而丟了工作。

他期望,將來可以剃度出家,成為僧人,同時留在巴勒斯坦地區弘揚佛法。他認為,身為佛教徒,有責任這樣做,因為當地人往往只是從穆斯林或基督徒身上了解佛教,出現很多誤解。他也建議,要將上文提及的佛教書籍翻譯成阿拉伯文,這對初學者會很有幫助。他可以協助翻譯,但要跟專業的翻譯人員合作才能完成。

他最大的夢想,是將佛法中有關慈悲、包容、樂善好施及淡泊物質生活的觀念在巴勒斯坦宣揚開去,並且在當地成立佛學中心和以佛教文化為本的青年中心。

目前在阿拉伯地區,不論是加沙地帶、敘利亞或伊拉克,仍處於戰亂中,不時發生強姦和搶掠事件,甚至有人視犯罪為他們在戰亂中的「權利」,結果導致很多人受苦。這位在伯利恆的佛教徒指出,佛陀絕不贊成這樣的行為,因此我們應加倍努力在阿拉伯地區弘揚佛法。他期望,這個訪問可在這方面起到一點作用。他也深信,和平來自內心,若中東人民能從內心開始作出轉變,中東最終能達至和平。

這篇訪問在網上發表後,引起不少迴響。有讀者表示願意捐款和贈書支持這位佛教徒;有人建議支持他往外地學佛;亦有人提供資料,列舉在以色列開辦的佛學中心,並提出協助他跨境學佛的方法;又有讀者熱心地討論該如何把佛教資料翻譯成阿拉伯文,為該地區弘法作長遠準備。

這位佛教徒的堅持,感動了不少人,也造就了更多人的信心和發心。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的人未有機會接觸佛法,這個例子給我們很好的啟發,讓我們時刻精進,信心不退。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