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導師海迪‧波恩(Heidi Bourne)撰文介紹她修習「慈心禪」的經驗。她說,起初她覺得這種禪修有點古怪,但怪不在把心念引導向善,而在重複又重複的唸誦同一些語句:「願我快樂,願我平安,願我祥和……」還有就是為我以外的一切人,凡我所愛的,知與不知的。而尤有甚者,則是把凡我所憎恨的也包括在其中:「願他快樂,願他平安,願他祥和……」然而,這卻是佛陀的教導──一個都不能少。
感覺彆扭
波恩表示難以想像,修「慈心禪」的人每天起來就唸誦這些語句,那未免有點荒謬。禪修冥想不就是要把心安下來嗎?怎麼又刻意去攪動自己的心念,把自己弄得像一張不斷跳線的壞唱片?但在2011年,她決定面對自己的抗拒心理,嘗試投入「慈心禪」的修習之中。結果,她不但喜歡上了這種修行法門,也強化了自己原來的修行,敞開了自己的內在信仰和價值觀。
波恩自2005年起擔任正念禪修導師,除每星期開設禪修班外,也為個人和團體提供輔導和諮詢服務,著重營造理想的工作間。她做過護理工作,也當了三十年小商人,餘暇時間多與丈夫到野外遠足,作背包旅行探險,也撰寫關於正念禪修的網誌。投入「慈心禪」,刷新了她的修行經驗。她此前的禪修聚焦於呼吸,對心念毫無所求,而「慈心禪」反之,不是觀照呼吸,卻是讓心念有所作為。她說,三年的「慈心禪」經驗,深深改變了她。
放下巨石
她選擇了父親作為她的「慈心禪」對象。她和父親關係複雜,已經二十年沒見過一面。當她嘗試把善意迴向父親時,她感到噁心了,她知道自己還沒有準備好。第二年,她在導師的臨場指導下,覺得自己勇氣充實,那不可接受的人開始順利進入,心靈平靜而開放,而且滿懷慈愛。較早前,她決定改變一下已經用了一段時間、讓人感到索然無味的語句,而這一改變又豐富了她的修行。她說,她打坐時是那麼集中專注,心無旁騖。然後,那新鮮的語句便從無可名狀之處浮現,輕易的把她攜著走,她開始哭了,淚流披面。當她鼓起勇氣把那語句迴向父親時,她聽見成年的自我向童年的自我說:「你做得到的。」並且看見當前的自我挽著年輕的自我的手,彷彿要幫她站起來。
這過程也並不是全無窒礙的,因為她竟吝嗇於給父親新的語句,而只是把那舊東西掉給他。但當她知道自己這樣做的時候,幾乎笑了出來,而這時她背負了三十年的那塊悲傷痛苦巨石,一下子消散了。她回到了自己的呼吸,按住地板穩一穩身子,然後,才真正的把善心的祝願迴向父親。
波恩的「慈心禪」經驗讓人不期然想起心理分析的治療方法。當然,由治療師引導和診治,乃至戀父戀母情意的理論根基,心理分析與禪修都不可隨便相提並論,但是,突出自我克服,鼓起勇氣面對創傷的精神,彼此卻無疑有可以相通的地方。如果佛洛依德學說的旨趣在於肯定理性的力量,那麼佛陀的義理也許便在於指點慈悲的懷抱了。
實踐寬恕
禪修結束,波恩走進房間裏躺下,一邊休息,一邊恍然而悟了,她終於切切體會到何謂寬恕。在往後的幾天,她開始釋然,是深刻而美好的釋然。她的經驗其實也不就此終止,這樣未免太唯心主義了吧。一星期後,她打電話給父親,打開了已經關上十二年的話匣子。父女倆天南地北的,一談就是半個小時。她很喜歡那次談話。
資料來源:
http://www.lionsroar.com/no-big-deal-metta-forg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