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佛經選讀──《藥師經》(四)

清晨的恆河──印度人為先人送上燭光
清晨的恆河──印度人為先人送上燭光

(續上篇)

上回緣起分已敘述釋迦牟尼佛說這經的因緣及主旨,接著佛陀開示這經的中心主題,即正宗分的內容及綱要。

正宗分

上半部分的綱要,佛陀先開示藥師佛行菩薩道時所立下的十二大願,及藥師佛依據十二大願的躬行實踐,而證得佛果的正報及依報。藥師佛的正報是焰網莊嚴的佛身,依報是依之而住的果報,即「東方淨琉璃世界」的報土及眷屬。我們的正報是五蘊的身體行為,依報是所居住的娑婆世界。每個人的身體健康情況及依報的環境,各有不同,是由於眾生的果報正體,由過去不同的業因召感得來。如果大家心存善念,我們居住的依報世界,也會變得更美好。

「殑伽」是印度聖河──恆河(Ganga)的音譯,以恆河中的沙粒數量比喻眾多的意思。「土」或「剎」,(梵文kṣētra),是世界或地方的意思。一個「佛土」,即一個「大千世界」。從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往東面,過了十個恆河沙那麼遠的「佛土」,便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現處的報土「淨琉璃」世界。

佛陀以佛的十大通號尊稱藥師佛,來稱讚藥師佛的功德。

佛的十大通號[1]

1.「如來」是佛的通稱。[2]

2.「應」,佛功德圓滿,為人天作大福田,應受人天供養;又應已斷淨煩惱,不再受生死。

3.「正等覺」,梵語Samyak-saṁbuddha,音譯作「三藐三菩提」。覺即覺悟,能通達一切法相,遠離一切顛倒。「正覺」,可通小乘;大乘稱「正等覺」,「等」是普遍的意思,「正等覺」即普遍的覺了一切法真性。

4.「明行圓滿」,或譯作「明行足」;圓滿具足的意思。「明」是智慧,「行」是布施持戒等萬行;佛的福德智慧,自利利他功德,一切圓滿具足。

5.「善逝」,逝,即去的意思,也就是入涅槃。佛不離生死而證菩提,不捨眾生而般涅槃,故名「善逝」。

6.「世間解」,對世間事理,眾生苦本,苦因,以及滅苦的方法,離苦的究竟處,都明達了解。

7.「無上士」,士是「士夫」,佛獨尊天上人間,故稱無上士。

8.「調御丈夫」,佛善巧調御教化眾生。

9.「天人師」,佛不但教化人類,也同樣教化諸天,是人天導師。

10.「佛」即是覺者,能究竟覺悟生命的奧秘,並覺察世出世間的種種法相。

11.薄伽梵,或意譯作「世尊」,是佛的十大通號的總稱。[3]

「『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

「琉璃光」的名號比喻藥師佛具備的智慧,才可成就十二微妙上願而證得佛果。淨土法門著重「信、願、行」,藥師佛在因地時發的十二大願,是願力。願求須躬行實踐,才能成就。實踐需要智慧及憑藉三種力量: (一)、自力,行者的功德力;(二)、佛的加持力;(三)、法界力,心、佛、眾生的法性平等不二,眾生可感佛的可能,諸佛菩薩也有隨感而應的可能性。

藥師佛的十二大願

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均是拔濟眾生現實世間中的苦惱及生活所需而發,可以歸納為「苦、集、滅、道」的「四聖諦」:

藥師佛的十二大願[4] 第一願、生佛平等願 第二願、開曉事業願 第三願、無盡資生願 第四願、安立大道願 第五願、戒行清淨願 第六願、諸根具足願 第七願、身心康樂願 第八願、轉女成男願 第九願、回邪歸正願 第十願、從縛得脫願 第十一願、得妙飲食願 第十二願、得妙衣具願 依四聖諦 滅諦,利樂眾生 滅諦,利樂眾生 道諦,利樂眾生,著重慧學 道諦,利樂眾生,著重定學 道諦,著重戒學 苦諦,身體殘障之濟拔 苦諦,關懷貧病的救濟 苦諦,尊重女性平等 集諦,導入正見,改邪歸正 苦諦,釋除刑戮及災難之苦 苦諦,著重基本民生及教育 苦諦,照顧其他生活所需

此下是十二大願的內容: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好,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第一大願」是「生佛平等願」。藥師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發願,若將來成佛時,一切有情的報身也如藥師佛一樣,光明如火燄,具有印度公認的三十二大人勝相,及身體具有八十種德相圓滿莊嚴的形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語 anuttara-Samyak-saṁbuddha的音譯,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唯有已修行至成佛,才能證得。

第一大願顯示佛的法性身,與眾生是平等的,眾生也可成佛。也顯示藥師佛的慈悲,不會專享其獨具的萬德莊嚴的報身,而是希望令一切眾生也具足,令一切眾生也成佛,所以是「滅諦」。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燄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第二大願」是「開曉事業願」。「菩提」同上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藥師佛將來得「菩提」時,即是成佛時。

「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是形容藥師佛的報身,如琉璃寶般,清徹光明,沒有瑕疵,表示藥師佛的自覺清淨功德境界。若我們經常憂心忡忡,心中又多貪瞋痴煩惱念頭,面上也容易呈現不悦之色,所以眾生的報身難有佛的莊嚴相。

「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燄網莊嚴,過於日月」是形容藥師佛的法身。藥師佛無量「功德」如須彌山般「巍巍」不動,「燄網」是曙光初露的光線,交織成網,形成莊嚴的法身,安住其中。藥師佛的佛身光明,比日月的光明更熾盛地照耀著眾生。

光明代表智慧,令眾生破除黑暗愚痴,可以隨著自己的意趣,開曉他們所樂意的種種資生事業。

(待續)


[1] 雖稱十號,然一般皆列舉十一名號,將世間解、無上士合為一號,或將佛、世尊合為一號,或將無上士、調御丈夫合為一號等。(參照《佛光大辭典》)
[2] 前文已釋,參照佛經選讀──《藥師經》(二)
[3] 前文已釋,參照佛經選讀──《藥師經》 (三)
[4] 十二大願名稱,參照印順導師著:《藥師經講記》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