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你學會和寂寞對話嗎?

每個人都有感到孤單寂寞的時候,特別是從事創作的人。

有時當想法太創新,有違常規時,又或是陷入混亂思緒之中,無法向身旁的人解說。心中會油然產生一種感覺,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不少創作人索性短時間把自己孤立起來,拒絕和世界接觸,享受一陣子的孤單,俗稱「閉關」。

「閉關」獨處給予人們靈感和思考空間,年輕的佛陀也從孤單中開悟,佛陀說見性就是見自本心,如果永遠只懂害怕獨處、害怕孤單,離自性就會越來越遠。根據佛經記載,佛陀最初和四位朋友一起修習,但他慢慢覺知到苦行並非真正的解脫之道,便向朋友提議改變修習方式。四位苦行朋友認為佛陀已經放棄初衷,毅然離去。可是,佛陀並未有氣餒,只是淡然以沉默回應,也沒有強行自己跟隨大眾的想法,繼續坐於樹下沉思。直至佛陀覺悟,回到鹿野苑時,四位苦行僧眼見他莊嚴漫步,才明白佛陀當初修行的用意。

「要追求新意,先要學習享受寂寞。」記得以前大學教授曾經如此告訴我。教授喜歡單獨旅遊,喜歡在獨處中找尋新想法。他認為作為創作人,獨處給予我們思考的空間,是每個人靈魂的出口,讓我們了解內心。在現實世界中,我們習慣熱鬧的群體生活,往往為了進入群體而改變自己,迎合別人的話題、服飾,不懂得面對自我,最後更放棄原有個性。

個性是創作的根本,但有時在群體內表達個性實並不容易,不少前瞻性的藝術作品未必得到別人欣賞,創作人有時甚至受世人唾罵排擠;決心要做好創作,就要學習獨處,並面對內心的寂寞。透過修習靜坐,我學習與自己獨處。每天留一點空間跟自己的心對話,是培養接納寂寞的習慣。有時候靜坐一會,心急得如針在刺,舉起右手看看時間,只過了數十分鐘。是寂寞騷擾了我。我會說:

「寂寞的心,我看到了你,讓我們一起靜坐。」

當我們用正念觀照寂寞的情緒,不加以批評和壓抑,我們的內在會變得平靜和安穩。因此,只需要伴隨著一呼一吸,把專注力放在寂寞之上。一行禪師教導我們深入觀察相依互存的本質,覺察到我們從不孤單。事實上當下此刻的「我」是由眾因緣和合而成,我的老師、長輩、還未出生的兒子已在其中,因此只要安住於當下便能夠接觸到他們。禪師的一句詩詞正好道出這個修習的重點:

「我在你當中,你也在我當中(I am in you and You are in me)。」

如果說在群體生活中我們才能感到快樂,透過正念覺察,我發現獨處時,快樂的可能性也是存在。

佛教中最大的幸福是自得其樂,靜靜的享受一呼一吸。學習獨處是與別人相處的第一步。能獨處的人可以對寂寞微笑,才有能量再次打開溝通之門,也能明白內在的需要,同時也能開拓新的想法。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